六君子,頭顱送,
袁項城,頂子紅。
賣同黨,邀奇功。
康與梁,在夢中,
不知他,是梟雄。
<br>——《袁世凱軼事續編》
這首民歌揭露了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的可恥行徑。袁世凱在變法前掌握了新建陸軍,曾加入強學會,一度投機贊成變法。在百日維新情勢危急時,當譚嗣同密訪他,請他支持變法軟禁慈禧、殺榮祿,他表示“誅榮祿如殺一狗耳”;光緒賞他侍郎銜,給他密令,他也表示過“忠心”。但就在作出這些虛偽表態的同時,他卻向榮祿、慈禧告密。于是慈禧掌握主動,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捕殺譚嗣同等六人,他因此飛黃騰達。民歌根據這些史實,對他進行了揭露。
本篇前四句,一面寫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在政變時被殺,為改良運動拋頭顱、灑熱血;一面敘述袁世凱因告密而升官,做了山東巡撫。并將兩者聯系起來,使人們明白,正因為“六君子,頭顱送”,才換來“袁項城(袁世凱,河南項城人),頂子紅”。帽上飾紅頂,為一二品大員。近代著名的小說《老殘游記》揭露酷吏因虐殺人民而升官時有詩曰:“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這首民歌的描寫與《老殘游記》的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在作上述描述后,直接揭露袁世凱“賣同黨,邀奇功”,并指出“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雖然人民把他視為維新派是受了欺騙,康梁所以爭取他也是出于無奈。但民歌譴責他出賣維新志士與光緒皇帝,以邀功獲寵,指出他是奸滑兇狠的“梟雄”,卻是擊中其要害的。民歌從同情維新志士的立場揭露袁世凱的丑惡,表現了人民愛憎分明的感情。
反映戊戌變法的民歌極少,這首民歌在敘述上指責袁世凱“賣同黨”有未盡合于事實之處,但表現出人民對這個陰險狡詐的大壞蛋的憎惡感情,而且就在袁世凱任直隸總督駐于天津時,民間已流傳這首民歌, “一唱百和,無處無之”,它起到了“批判的武器”的作用,值得肯定。民歌全用三字句,易懂易記。這一形式上的特點,是它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葵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西海民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