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吹綻海棠開,香榭滿樓臺,香和紅艷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
——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
敦煌發現的曲子詞,乃唐五代人手抄,較真實地體現出詞之原始風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然而,因其出自民間寫本,文字上頗多舛訛。例如,這首詞詞牌《魚美人》,據郭沫若和任二北兩位先生考證,實則為《虞美人》之誤。而詞中“香榭”,郭、任兩家亦指出當為“香麝”。末句中的“墜金釵”之“墜”,依蔣禮鴻《敦煌詞校議》之說,乃是“綴”字的同音假借。這些精當的考訂,為我們閱讀和欣賞此詞提供了極為有益的幫助。
這首詞,寫的是眾美女賞海棠的情景。
“東風吹綻海棠開,香榭滿樓臺。” “香榭”,當為“香麝”。古代女子有佩香的習俗,如敦煌詞《竹枝子》便云:“顏容二八小娘,滿頭珠翠影爭光,百步惟聞蘭麝香。”故此處即是以“香麝”代指美女。二句是說:“春天里,和煦的東風吹來,海棠花迎風開放,賞花的美女站滿了樓臺。”花團團,人簇簇,美人圍觀花放,鮮花擁人而開,真是一派人面花容相映紅,蘭麝之香襲海棠的優美喧鬧的圖景。于是,接著便自然而然地寫出了“香和紅艷一堆堆”這樣的詞句。它通俗、質樸而又異常形象,遣詞自然卻略顯笨拙。
“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和枝折”,即“連枝折”。“墜”,通“綴”,終于,美人按捺不住強烈的愛美之心,伸出纖纖玉手,連枝折下花兒一簇,將它斜插在烏亮的鬢旁,也許是自己折來插上,也許是女友相互理妝。總之,美人天真純潔的情懷,喜春愛美的性格,嬌美迷人的神態和相伴賞花時的熱烈歡快氣氛,都透過這一動作而躍然紙上。
這首詞用語簡括,寫得極為自然。雖然遣詞用字略嫌粗糙,然而,卻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將美人的活動和春天的氣氛寫得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又情致純樸,表現出民間詞的顯著特色。
上一篇:《魏明帝時宮人謠》原文|賞析
下一篇:《魚美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