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高,鼓樓矮,
假充萬歲袁世凱;
銅子改老錢,
鐵棍打老袁。
——李岳南著《民間戲曲歌謠散論》
這是民國初年北京地區流傳的一首民謠,表現了北京人民對袁世凱顛覆共和、復辟帝制的痛恨。
袁世凱(1859—1916),河南項城人。是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北洋軍閥頭子。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先憑借民軍革命力量,脅迫清帝遜位;繼又依靠他一手培植的北洋軍隊,纂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當上了民國總統。1915年底,他又悍然宣布實行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改元“洪憲”,當了皇帝。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蔡鍔率先在云南組織護國軍討袁,各地紛紛響應。袁世凱在四面楚歌聲中,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被迫取消帝制,最后憂憤而死,結束了他封建獨裁的可恥一生。
這首歌謠反映了當時北京人民強烈的反袁情緒。它綜合運用民歌中傳統的比興手法,以眼前實見的“鐘樓高,鼓樓矮”起興,聯想到矮墩墩的袁世凱,幾年之間,由清朝大臣、民國總統,一步步由“矮”升“高”,現在竟“假充萬歲”,當起了至尊至高的“洪憲皇帝”,這不是指鹿為馬,混淆視聽,顛倒了“鐘樓高,鼓樓矮”的事實了嗎?接下去一句“銅子改老錢”,進一步揭露袁世凱的所作所為是顛倒歷史,妄圖使歷史的車輪倒轉。本來,中國自秦時始用十三銖錢,漢武帝時確定統一使用五銖錢以來,外圓內方(中孔為方形)的銅錢就成為通用輔幣,一直沿襲下來,民間俗稱之為“老錢”。直到清朝晚期,方才改制,廢止銅錢,改用銅板(俗稱為“銅子”)。所以老錢(銅錢)在前,銅板在后,老錢改用銅板,是其本來發展順序。現在好了,倒過來了,變成“銅子(板)改老錢”了,這不就像袁世凱要當皇帝一樣,是明目張膽地使歷史倒退嗎?辛亥以來,共和體制,深入人心,歷史潮流,不容倒退。不僅“真龍天子”的小溥儀被趕下臺,大清朝二百多年江山付諸東流,就是在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已冰消瓦解。現在“假充萬歲”的袁世凱,竟逆歷史潮流而動,冒天下之大不韙,妄圖復辟封建專制制度,成為眾矢之的,人民自然要群起而攻之, “鐵棍打老袁”,把他趕下臺!
“言為心聲”。民歌民謠最能以直截了當的方式,抓住一個時期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傾訴出人民的呼聲和要求。從這首民謠中我們也可看出,它有“審樂知政”的認識作用和史料價值。它言簡意賅,比喻形象,突出了袁世凱的“假充”與顛倒,不得人心,真實地表現了人民的是非愛憎感情。
上一篇:《酸甜苦辣》原文|賞析
下一篇:《鑼鼓喧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