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以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
——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漢鐃歌》
這是一首抒寫由愛到恨、愛恨交織、情感反差強烈的戀歌。
依據女主人公心態的變化,全詩呈現出了三個感情層次:“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以問遺(wei,贈送)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纏繞)之。”所思之人遠隔在大海之南,怎樣表達對他的灼熱相思呢?姑娘選擇了一枝玳瑁發簪,作為滿載情愛的禮品傳送給對方,這枝發簪不僅用料高貴,而且還經過姑娘的精心裝飾,簪的兩端各懸一珠,用潔白的玉環作為掛練。這難道僅僅是一支簪子嗎?當然不,它蘊含著的是姑娘的一片愛心和似水柔情。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情人變心的消息猶如晴空霹靂,震碎了她的柔情愛心,引燃起了她的沖天怒火。她的第一個反映,就是把精心制作的簪子折碎、焚毀,并且還要“當風揚其灰”。態度是那樣的堅決果斷,與前面的精心修飾相對,比襯強烈地表現了姑娘由愛轉恨的情緒變化:“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經過這一番大起大落的折騰,姑娘情緒漸趨平伏,此時,昔日定情幽會、驚雞動犬的景象在腦際浮現,而兄嫂知情、人言可畏的顧慮也涌上了心頭。難以忘懷的情感繾綣,與怕引起誤解非議的內心憂懼,使姑娘陷于痛苦猶疑之中而徹夜難眠。這時,窗外秋風陣陣,曦日微露,耳際傳來“晨風”(雉雞,常于黎明時啼叫求偶)求偶的悲鳴,使失戀的姑娘更加心煩意亂。 “東方須臾高(同皓,天亮)知之。”——好在東方發白天快亮了,天亮以后我就知道該怎么辦了。天亮以后真能作出決斷了嗎? “末段余情無盡。”(沈德潛《古詩源》)言有盡而意無窮,詩歌結尾委宛地反映了這位少女“剪不斷、理還亂”的苦悶心理。
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通過具體行動的細致描敘,展示出人物復雜曲折的心理活動;而“秋風”、 “晨風”的環境渲染,則有力地烘托了人物悲寂的內心世界,使詩歌的抒情具有更為濃重的色彩。
上一篇:《月出》原文|賞析
下一篇:《朔風兒透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