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窗外月正高,
忽聽得誰家吹玉簫。
簫中吹的相思相思調,
訴出他離愁多少,反添我許多煩惱。
待將心事從頭從頭告,
告蒼天不肯從人,阻隔著水遠山遙。
忽聽天外孤鴻孤鴻叫,
叫得奴好心焦。
進繡房淚點雙拋,
凄涼訴與誰知誰知道!
——明·龔正我輯《匯選時興羅江怨妙歌》
這首民歌從聽見他人簫中吹的相思調,引出作者自己思念情人離別之苦,不但在寫法上別具一格,而且說明了這種相思之苦的普遍性。
人與人之間抒發出相似的感情,會激起心靈的共鳴,這是符合人的心理規律的。 “忽聽得誰家吹玉簫,簫中吹的相思相思調”,便很自然地引起詩人對于“阻隔著水遠山遙”的情人的相思之情; “忽聽天外孤鴻孤鴻叫”,也很自然地激起詩人對于自身孤獨凄涼處境的傷感,以致不禁“淚點雙拋”。鴻雁是雌雄形影不離的匹鳥,一旦喪失配偶,便哀鳴不已,給人以孤獨凄涼之感。
這種相思之苦是誰造成的呢?好在這首詩中不是把矛頭指向某個個人,而是直指“蒼天”,她要“告蒼天不肯從人”愿。在那個時代,造成情人離別相思之苦的,不是那一個人的過錯;飽嘗離別之苦的,也絕非她一個人,而是具有相當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是統治封建社會的“蒼天”所造成的。更為令人痛苦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錮,對情人的相思之情卻只能一個人悶在心里,而不能向人傾訴衷腸。 “凄涼訴與誰知誰知道?!”就是詩人這種痛苦、郁悶心情的呼號。
這首民歌采用由彼及此,觸景生情的手法,把詩人波瀾起伏的內心痛苦,與普天之下所有人的相思之苦聯系在一起,不僅顯得極為生動逼真,凄楚動人,而且意境深廣,特別發人深省??瓷先スP墨是淡淡的,讀起來感情卻是濃濃的;看上去是寫個人的私情,而實質卻反映了整個的社會問題,收到了由小見大的效果。
上一篇:《紅頭好》原文|賞析
下一篇:《老天爺,你年紀大》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