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
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西曲歌》
南朝民歌寫男女情愛內容的很多。這些詩歌或寫相戀的喜悅,或寫失戀的悲傷,或寫惜別的依戀,或寫相思的苦痛。這首民歌,雖然也是寫男女之間的相戀相悅,但它與一般的愛情詩不同,它把愛情和勞動生活結合起來,描寫了青年男女在拔蒲的勞動過程中談情說愛的情景。 “蒲”,水生植物,可以制席。
“朝發桂蘭渚”一句,寫早晨一對青年男女一起出發去拔蒲。“桂蘭渚”,是指長著桂樹和蘭草的小洲。這里是這對青年共同居住的地方,還是他們常常幽會的場所?歌中沒有交代。但由歌中可以看出,這是他們清晨相會并乘一葉小舟同去拔蒲的地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小洲被綠水環繞,桂樹和蘭草為小洲披上了美麗的盛妝,帶來了馥郁的芳香。 “晝息桑榆下”一句,意思是說,他們于桑榆的綠蔭下休息。這里雖沒有環境的描寫,但人們可以想見,他們把小船停泊在岸邊,同坐在綠蔭下卿卿我我,相戀相悅的情景。以上兩句,由“朝發”寫到“晝息”,本應寫拔蒲的情況,卻偏偏對拔蒲不著一字。后面兩句,要接著寫拔蒲了,可拔蒲的情形卻又寫得出人意料。 “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意思是說,只顧與情人談情說愛,卻忘記了拔蒲,結果一整天也沒有拔滿一把。顯然,此歌的重點并非寫拔蒲的經過,而是寫青年男女的相戀相悅、并使愛情與勞動結合在一起。因而這首愛情詩歌中充滿了勞動的氣息,在南朝民歌中具有一種清新的格調。
《詩經·毛詩·卷耳》曾描寫過與《拔蒲》相似的情形:“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這里的“不盈傾筐”與“竟日不成把”的情形十分相象,但其原因卻不同:前者是因為思念遠方的丈夫,盼他早日歸來;后者卻是因為與身邊的情人相愛相嘻。因而,這兩首詩歌的情調也就截然不同:前者低沉憂傷,后者輕松歡快。
這首民歌在藝術上采用了避實就虛的寫法。它雖然題為《拔蒲》,卻沒有寫拔蒲的場面;雖是寫青年男女的相戀相悅,卻偏偏不從正面著筆。它從“朝發”跳躍而寫到“晝息”,盡管也提到“同拔蒲”,但緊接著便以“不成把”作結。所寫的,皆是“虛處”,把“實處”留給了讀者,給人們提供了馳騁豐富想象的余地,收到了“筆愈藏而境愈大”的藝術效果。這首民歌的語言質樸清新,風趣詼諧,可謂“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趣而趣橫生”。
上一篇:《打獵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摽有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