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一點月照臺,
月照窗臺郎不來。
月照窗臺郎不來;
一壺美酒頓成醋,
一籠好火化灰臺。
小乖還不來,苦難捱,
月迎腮, 眼淚汪汪換睡鞋。
——清·無名氏輯《萬花小曲·桐城歌》
本篇描寫了一位少女夜間盼望情郎不來而感到失望和嫉妒的痛苦心態。
“一更一點月照臺”,更和點,都是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古代用銅壺滴漏計時,把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每次擊點或撞鐘鼓以報時。這里是說時光一點一點地消逝,月亮已經逐漸升高,月光已經照到窗臺上,表明她等候情郎已經等到夜深了,可是情郎還不來。為什么“月照窗臺郎不來”呢?這就不能不令人懷疑:郎是否已另有新歡?因此,她的心理就如同本來是甜蜜的“一壺美酒”,好像頓時化成了“醋”一般。醋,本是酸性調味品,在這里是用以比喻因嫉妒而感到心酸。她的心理本來又如同“一籠好火”那樣熾熱,可惜現在卻像“火化灰”一樣,令人感到灰心失望。夜已經這么深, “小乖還不來”。小乖,是對她那乖巧的情郎的稱呼。這種等候情郎不來的相思之苦,實在叫人感到“苦難捱”。月光迎面照在她的臉腮上,使她更加感到孤獨、凄涼、失望,無奈,只好“眼淚汪汪換睡鞋”,獨自上床睡覺。
從“月照臺”到“月迎腮”,不僅反映了她等候情郎的時間之久,而且更加激發和襯托了她對情郎的相思之情。如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中所寫的:“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可是她的郎君究竟為什么不來呢?他流連在哪兒呢?隨著她等候的時間越長,她內心的猜疑、嫉妒和痛苦,也就越加急劇發展。所謂“美酒頓成醋”、 “好火化灰臺”、 “苦難捱”、 “淚汪汪”,正是她這種感情急劇發展的生動寫照。這不只是一般的情歌,更重要的,它還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封建社會婦女內心的痛苦,其痛苦的根源,還是由一夫多妻制造成的。一個男子可以占有成群的妻妾,可以喜新厭舊,朝三暮四,因此,她等候“郎不來”,心理便如“一壺美酒頓成醋”。這能責怪女性好吃醋——好妒么?這應責怪郎君另有所愛,使妻子不能不感到如吃醋一樣心酸。它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使我們不能不對封建社會婦女的痛苦心情和悲慘命運寄予深切同情。
上一篇:《一事無成實可憐》原文|賞析
下一篇:《三石皇糧哪里來》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