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下江陵》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首抒情詩。李白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于是從白帝城返東陵,詩中洋溢著遇赦的喜悅暢快的心情。
原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賞讀
因?yàn)樾那闊o比高興,所以詩人眼中的景物與乘船的感覺充滿著歡快。首句一方面寫出白帝城的高峻,另一方面也寫出詩人動身早,惟其早,才能見朝霞滿天。美麗的天空景象,烘托出詩人興奮、喜悅之情。“千里”一句寫詩人急歸的心情,用“千里”“一日”兩個表距離和時間的詞作懸殊對比,以舟行迅速表現(xiàn)詩人急迫心情,語調(diào)非常輕快。“兩岸猿聲啼不住”句,清人桂馥曾說“妙在第三句,能使通篇精神飛越”(《札樸》)。這句寫環(huán)境的話是全詩點(diǎn)睛之筆,三峽多猿,《水經(jīng)注·江水》有云:“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歌者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句話寫三峽風(fēng)景但滲入了詩人自己絕路逢生的歡快心情,詩人筆下的三峽之景不再是酈道元的悲景而是自己的喜景。盡管猿啼不絕于耳,但舟行更快,輕快如飛,如離弦之箭,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用猿聲來襯托舟行之疾,實(shí)為詩人歡暢心情的生動寫照。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表達(dá)了人物心情,又總結(jié)了人生經(jīng)驗(yàn),因物興感,精妙無比。這首詩洋溢著詩人經(jīng)過艱難歲月后所迸發(fā)的一種激情。筆調(diào)輕捷,神韻俊爽,節(jié)奏明快。楊慎《升庵詩話》稱此詩為“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俞陛云《詩境淺說》:“詩筆亦一氣奔放,如輕舟直下。”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舟行不稍停留,詩筆一瀉直下,毫不泥滯。”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曹植·七步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韋應(yīng)物·東郊》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