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吹起樹葉兒飄,
狂風吹起樹干彎了腰,
狂風吹起行人的帽,
狂風吹起打獵人心焦。
狂風啊,你吹你的吧,
吹得樹葉滿山飄,
吹得樹干全彎腰,
掀得行人的帽子滿天飛,
可掀不動我們打獵人的心啊,
為了打鹿捕羊還要滿山跑。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第三分冊
這首狩獵歌抒發了狩獵者憂傷卻又不向惡劣環境屈服的情懷。
全歌兩個層次。前四行是第一個層次,說狂風吹起,擾得獵人心神焦慮。自第五行以下為第二個層次,說任憑狂風大起,環境惡劣,獵人決不歸去,還要滿山跑著打鹿捕羊。
鋪排手段的運用,使這首歌獲得了充分的表達效果。第一個層次中,接連四個“狂風吹起”,層層推進,由外景到內心,最后落在“心焦”上。 “心焦”之前的數行,雖寫的是外景,但景語即情語,“樹葉兒飄”、“樹干彎了腰”、“吹起行人的帽”,均折現著情緒的燎亂,第四行“心焦”的被點出,則使這諸多意象凝聚成一個明確的“核”,使它們彌漫在接受者胸中的飄忽情緒一下子積結起來,格外顯出一種沉重的哀感。接著,“狂風啊,你吹你的吧”一行進入第二個層次,抒情主人公要把這種哀感努力揮去。以下兩個“吹得”、一個“掀得”與“可掀不動”構成的鋪排式轉折復句,便是這揮去哀感的具體化,從表面上看,情緒在這一層已呈轉折,其實哀感并未驅除,它與不甘屈服的意志結合了起來,變得更為悲壯深沉。最后一行: “為了打鹿捕羊還要滿山跑”,就是這種堅沉剛強、堅韌不拔的獵戶精神的集中體現。
寫狩獵,在我國古代歌謠和文人辭賦中均有其例。遠古時代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描寫的是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從斷竹制作工具到射殺獵物的過程。勞動雖然艱險,但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顯得和諧,整個狩獵過程中人并無被異化的痛苦,歌謠展露的是生產力低下狀況下人沒有個性追求的原始文明。漢代揚雄的《羽獵賦》把狩獵題材引入宮廷文學,他極盡鋪陳雕琢之能事,渲染皇帝狩獵之盛況,其為詞“麗以淫”,或含“勸百諷一”之意,畢竟蒼白無力,大有逞才邀賞之嫌。狩獵由山野勞動者的生存需要在這里變為階級社會里宮廷統治者的娛樂手段,社會發展了,描寫狩獵的宮廷文學也因此浸潤了封建的士大夫文化精神。
高山族的這首《狩獵歌》一概區別于上述二者。它一方面顯示了與宮廷狩獵文學思想的、美學的對立,另一方面又失去了《彈歌》的原始和諧。它不具體敘述狩獵過程,把重點放在人的內心情緒的渲泄上。流貫全篇的不是“麗以淫”的華貴氣,而是不和諧的憂憤之音。如果揚雄《羽獵賦》多少折現了些正處于上升階段的封建社會的氣象,那么處在清代的這首狩獵者歌在表現獵人頑強品格的同時,也多少透露了封建末世的式微。
上一篇:《牡丹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黼當國時人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