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
——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
“癡心女子負心漢”,是我國古代詩詞中相當普遍的題材。這首《望江南》也是棄婦的怨詞,寫得情景兼融,哀婉動人。
這詞從月景寫起:“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對月的描寫采用比的手法。說天上的月亮遠看像一團銀,這樣的比喻十分別致,富有民間風味。九個字形象地描繪出女子凝望明月出神的畫面。她在想些什么,詞里沒有明說。或許那圓圓的明月使她想起了過去與情人在花前月下團聚幽會的日子,引起深深的懷戀之情;或許那團圓的月亮映襯出她遭戀人遺棄后的孤單,惹起淡淡的哀怨之意。總之是觸景生情,望月怨人,勾起女子萬千思緒。唐孔穎達引鄭眾的話說:“興者,托事于物,則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于心。”(《毛詩正義》)宋朱熹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詩經(jīng)集傳》)這頭兩句托物寄慨,引出下詩,所以又起了興的作用,表現(xiàn)出一種朦朧隱微的意境美。
“夜久更闌”,夜深更殘,可見女子望月時間很長,一直被明月觸發(fā)起的對情人既戀又怨的感情波瀾攪擾得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 “風漸緊”,這期間風云變幻,一改溶溶夜景,浮云遮住月亮,天空晦暗不明,同時清風又起,越吹越緊。此時此景,更使女主人公心潮難平,于是忽發(fā)奇想,寄希望于風,要它“與奴吹散月邊云”,把遮月的浮云吹散,讓清光重灑人間,女子的天真癡憨之態(tài)躍然紙上。她為什么有這樣的盼望?詞的最后一句交待了答案,也把女子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照見負心人”。這五個字意蘊含蓄,情味深長,似乎要讓耀眼的月光照透負心漢的骯臟靈魂,又像是要在月光下看到那個對不起自己的冤家的形象,總之是既有對變心男子的怨怒,又包含著對對方的思念,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個棄婦愛恨交加的復(fù)雜心態(tài)。
我國不少棄婦詩詞,對薄情郎采取決絕的態(tài)度,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氓》無情揭露“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可恥嘴臉,《子夜歌》嚴厲鞭撻“郎為傍人取,負儂非一事”丑惡行為。而這首詞中的女子對背恩負德的情郎既惱恨無比,又藕斷絲連,情意綿綿,這樣的寫法獨具一格,豐富了我國棄婦詩詞的品種。
這首《望江南》表現(xiàn)出鮮明的民間詞特色。感情真切,意境清新。語言自然通俗,如同口出,第二句比詞譜的規(guī)定多了一個字,其中的“似”字可能是襯字,顯出了民間作品的靈活自由。風吹云邊月的設(shè)想新奇巧妙,蘊藉含蓄,對后來的創(chuàng)作頗有影響,如宋羅燁《醉翁談錄》中載有意娘《相思歌》云:“我有一片心,無人向我說。順風吹散云,頂對天邊月。”極可能受到過此詞的啟發(fā)。
上一篇:《時人為朱勔家奴語》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后主時童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