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兒雖是下班人,唱起詞來盡可聽。不唱前唐并后漢,只唱人間十不親。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天是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天來沒了恩情;世間萬事由天定,如何貧富不均平?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地是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地來沒了恩情;長江后浪催前浪,一層黃土蓋了一層人。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父母親來也不是親,說起父母沒了恩情;若是孩兒缺奉養,言三語四不安寧。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兄弟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兄弟沒了恩情;幼小之時是兄弟,長大分家細細爭。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老婆親來也不是親,說起老婆沒了恩情;若是丈夫身死了,梳起油頭嫁別人。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
咳咳咳蓮花落。
兒子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兒子沒了恩情;爹娘埋在南山下,一年上得幾遭墳?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女兒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女兒沒了恩情;嫁時若是妝奩少,捶胸頓腳不肯出了門。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媳婦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媳婦沒了恩情;公婆把媳婦做親兒女,媳婦把公婆當陌路人。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叔伯母親來也不是親,說起叔伯母沒了恩情;面前假意相和順,背后使嘴各開門。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朋友親來也不是親,說起朋友沒了恩情;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十不親來果不是親,我今說與世人聽;世間若要人情好,惟有錢財卻是親。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天有錢來天可親,燒錢做福也回心。地有錢來地可親,將錢置買任君行。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父母有錢也可親,暖衣飽食自歡欣。兄弟有錢也可親,易求田地不相爭。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老婆因錢敬夫主,兒子因錢敬父親,女兒有錢歡喜爹,媳婦有錢不生嗔。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叔伯如有錢都和氣,朋友有錢盡知心。可見錢如親骨肉,可見錢是性命根。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若是有錢便有勢,不應親者強來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相勸有錢人。哩哩蓮花落喏,咳咳咳咳蓮花落。
——明·鄭之珍撰《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蓮花落,也叫“蓮花樂”、 “落子”,是民間曲藝的一種。起源于宋代,為乞丐行乞時演唱。演唱者可一人獨唱,也可二人聯唱,用竹板按拍。清乾隆后出現專業演員。清嘉慶后有“彩扮蓮花落”出現,增加節子、小鑼等打擊樂器,扮演人物故事。
這首蓮花落跟宋代蓮花落多宣揚佛教思想不同,它采用的是明代社會的現實題材, “只唱人間十不親”,揭露了“世間若要人情好,惟有錢財卻是親”, “錢如親骨肉”, “錢是性命根”,“若是有錢便有勢,不應親者強來親”,等等以金錢主宰一切的社會現實。這是明代封建統治勢力衰朽,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之后,使人與人之間封建的倫常關系被金錢關系所打破的新的時代特色的反映。
這首蓮花落一開頭便指出,他是身為“下班人”(即下等人)的“乞兒”唱的,顯然是屬于民歌的范疇。
在所唱的“十不親”中,作者首先把矛頭指向代表封建最高統治者的“天”,責問:“世間萬事由天定,如何貧富不均平?”“貧富不均”,這是階級社會一切問題的要害,所有弊端的病根。它不僅具有極大的普遍意義和高度的深刻性,而且這個問題的提出,在明代還有極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因為明代封建統治者實行土地兼并政策,皇帝及皇親國戚帶頭大量侵占土地,在各處設立皇莊,到了十六世紀中期,單是京畿一帶的莊田占地就達二十萬頃。貴族、官僚、地主皆瘋狂地掠奪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大批農民破產,流離失所,使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更趨嚴重。
“錢如親骨肉”, “錢是性命根”,這種金錢支配一切的巨大作用,就使封建的君臣、父子、夫婦、叔伯、兄弟等倫常關系遭到了破壞,變成了無錢就六親不認,有錢就“不應親者強來親”。實質上這即是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色,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由封建的道德倫理關系,變為利已主義的金錢關系。盡管作者對這種封建統治勢力衰朽、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新的社會關系尚很不理解,但他畢竟極其敏銳地反映了這個新的時代特色。
可貴的是,作者并非籠統地反對金錢的支配作用,而是把他揭露、批判的矛頭指向“有錢人”,所謂“若是有錢便有勢”,“不信單看筵中酒,杯杯相勸有錢人。”這沉緬于酒席上的“有錢人”,不正是指腐朽、糜爛的封建統治者、剝削者么?
全篇以連續十段“是親來也不是親”,并列排比,層層推進;以“十不親來果不是親”與“惟有錢財卻是親”形成強烈的反襯和巨大的落差。這些藝術手法,都大大增添了藝術感染的強度和力度。 “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喏……”的反復詠嘆,更加渲染了全篇縷說世態炎涼、無限凄愴的風格、情調。以責問“天” “如何貧富不均平”開頭,以揭露“有錢人”結尾,不僅使全篇有了堅實的主心骨,而且大大提高了整個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境界。它使人讀了不只是能引起共鳴,同時還足以發人深省。
上一篇:《古怪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召樹屯(節選)》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