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飛上一層天,
天上罩著霧。
霧罩啊,變成白云一朵朵,
霧罩啊,變成星云一片片。
它遮住了我們的眼睛,
它擋住了我們的路。
分不清哪是東方,
辨不明哪是西方。
霧,遮住了藍天,
霧,把太陽遮住。
星星不見閃,
月亮不見亮。
看不見我們寨上的屋脊,
望不見我們田里的稻浪,
我們飛上二層天,
天上飛白云,
東一朵,
西一朵;
東一朵是天上的棉桃,
西一朵是天上的棉花。
我們揀幾顆棉籽去種,
我們摘幾朵棉花去紡。
用差的鋪棉絮,
拿好的紡棉紗。
可惜啊,客人,
可惜啊,朋友!
可惜天上的棉籽不能種,
可惜天上的棉花紡不成。
我們乘風往上飛,
我們穿云往上飄,
上天來到第三層。
啊,三層天,
天上的鴨子擠成堆,
天上的天鵝攏成群。
鴨子咿喲咿喲地叫著,
在天邊吃田螺,
天鵝咿喲咿喲地叫著,
在云中唱著歌。
鴨子咿呀叫著問我們,
天鵝咿喲唱著問我們:
上天為什么,
穿霧做哪樣?
我們上天為了看稀奇,
我們穿霧為了看天上的風光。
腳跟腳地走啊,
步連步地飛,
上天來到第四層。
啊, 四層天:
我們碰見彩虹在天上造雨,
我們碰見彩虹在天腳下打井。
造出雨來灑滿天,
造出雨來灑滿壩。
灑滿了江河,
灑遍了山坳。
灑給人間打秧田,
灑給人間種莊稼。
勤快的人啊,糧進家,
勤快的人啊,谷滿倉。
上到五層天,
來到天帝的大門。
左邊的門扇雕著鳳,
右邊的門扇雕著龍
還雕著朵朵菊花,
環雕著朵朵桃花。
想去仔細看,
想去仔細望。
有天兵在把門,
有天將來阻攔。
他們拿著大刀,
他們舉起鐵鞭。
不準誰靠近,
不準誰推門。
誰靠近他們用鐵鞭抽啊,
哪個要推門他們用大刀砍。
我們轉身走吧,客人!
我們回轉身吧,朋友!
我們上到六層天,
來到“達哈”上
“達哈”地方出好米啊,
“達哈”地方出好糧。
仙女賣米擺成幾條街,
仙女賣米擺了幾十行。
賣的白米有幾十種,
擺的谷子有幾十樣。
一天能賣三千二百多石米,
一天能賣四千八百多石糧。
好米出在這銀河上,
好糧長在這“達哈”地方。
我們到銀河上來安家吧,客人,
我們到這“達哈”地方扎寨吧,朋友!
我們上天來到第七層,
七姊妹正在織綾羅。
七姊妹呀七張臉,
人人長得象朵紅桃花。
彎彎的眉毛象墨染,
長長的手指象嫩竹筍。
穿梭象射箭,織布象閃電。
那織布機聲咔咔地響呀,
好象在彈月琴;
那穿梭的聲音呀,
好象仙女在唱歌。
七姊妹拿出花布來曬,
七姊妹拿出花綢來晾。
花布曬滿了三十九條街,
花綢晾滿了九十八條街。
花色染得勝似二月的花呀,
花朵織得使人耀眼迷了路。
天黑她們就收進屋,
天黑她們就收進家。
四扣門的拿去做濾水帕,
五扣門的拿去做嫁衣。
我們向她們要一段布,
我們向她們討一段綢,
拿回家去作樣,
討回人間去學。
我們上到八層天,
天上有八十九口塘。
有的囤水呀,有的裝雨。
清明時節往下灑呀,
谷雨時節往下倒。
灑下來潤地皮呀,
倒下來灌田水。
為什么青菜葉子漸漸大,
為什么秧苗葉子漸漸綠,
為什么桃花正月開,
為什么李花二月白?
是天上紛紛把雨灑,
是天上嘩嘩把雨潑。
我們來到九層天呀,
九層天上有一對化香樹,
九層天上有一對馬桑樹。
黑烏鴉在樹上叫呱呱,
黑烏鴉在樹上叫喳喳。
它是天上的鳥呀,
它是神仙的鳥。
百樣瘟神它認識,
百種瘟疫它知道。
瘟神來了它就叫呱呱,
瘟疫來了它就喳喳叫。
給我們來報信,
給人間來報信。
上到十層天啊,
見到天上老雷公。
我們去向雷公講理,
我們去向雷公說情;
清明雨水下得少呀,
谷雨雨點下得稀。
雨點打不濕衣裳啊,
雨水不夠濕田土。
你低頭往下看呀,
你睜眼往下瞧。
天帝派你來造雨呀,
天帝派你來造水。
你造的雨點小呀,
你造的雨水少。
莊稼呀葉子枯,
糧食呀長空殼。
請你及時來造雨呀,
請你及時來造水。
上到十一層天啊,
我們走到月亮邊,
碰見“都卡”吃月亮。
它吃了半邊的月亮呀,
天下黑去了一半。
我們都去打都卡呀,
打都卡好救月亮。
讓月亮出來照山川呀,
讓月亮出來照夜晚。
照著老人家走夜路呀,
照著姑娘們夜晚去紡紗。
上到十二層天啊,
太陽比火燙。
不能走近太陽呀,
不能靠攏太陽。
脫掉衣服汗水淌呀,
穿上衣服汗水要濕透衣裳。
難怪天下哪個石林都照亮啊,
難怪天下哪個溝溝都照到。
……
(岑老榮唱,岑玉清翻譯整理)
——《布依族古歌敘事歌選》
在古代布依人看來,開天辟地之時,造天十二層,造海十二層,層層天層層海都居住著神仙,他們都各有事做,有善有惡。在這首《十二層天、十二層海》中,抒情主人公展開想象的翅膀,描述了他們上天入海的所見所為,他們與神仙的關系,以及對神仙的不同態度。但是,人與神界的關系,其實是人與現實世界關系的投影,就如馬克思說的,神話實質上“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所以這些描寫實際上反映了古代布依族勞動人民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中形成的自然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寄托了他們的生活理想。
全歌先說上十二層天,后說下十二層海,我們在這里選錄的是上天部分。
在這一部分,抒情主人公描述他們從一層天逐一上到第十二層天的具體情形。就它反映的觀念看,其一,歌唱為人類造福的行為和品德。美麗的七仙女心靈手巧,勤勞織布;化香樹和馬桑樹上的烏鴉為人類報告瘟神消息,預防疾病,等等,都受到了贊美。其二,表現了對勞動的熱愛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抒情主人公們來到四層天碰見彩虹造雨,灑布天下,便想到勤快人得到雨水就“糧進家”、 “谷滿倉”;在七層天上看到七姊妹織布,就向她們請教,討來布和綢拿回人間學習;在六層天上看到銀河地方出好米和仙女賣米的繁榮景象,生出羨慕之心,吐露了要把人間建得如同天堂一樣的愿望。其三,表現了不畏艱難,不畏邪惡,積極創造幸福的情懷。來到十層天,他們去向老雷公講理說情,指出降水太少,要求老雷公克盡職守及時造雨;在天帝的住處,他們看到天兵天將把守大門不準入內,便轉身離去,不屑與問,毫無求助之意;在十一層天上看到天狗吃月,他們毫不猶豫地就打狗救月,好讓月亮照著老人走路、姑娘紡紗。當然,古代布依人的這些想象是幼稚的,天真的,記錄了他們的心智在當時達到的水平,現在是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們培養起來的這些勤勞、善良、勇敢的品質,和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追求幸福的精神,卻永遠年輕,具有永恒的價值。
這首古歌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藝術形式上皆顯得古樸和諧,它一層天,二層天、三層天,……逐一寫來,每寫一層均側重表現一件事,一種精神,單純得很。在句子的安排上,基本上兩行一句,頭一行把意思大致講出,第二行或補充內容,或強調意緒,以完整、諧美為目的。并且每上一層天就安排一個詩節,只不過每一節詩的行數、份量并不相同,大體服從抒情主人公的表達需要,有話即多,無話即少,無一定之規,任其自然。
古歌中提到的人物、故事,大部分都與漢族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故事相同,例如天兵天將守天門,雷公司雨,七姊妹織綾羅,天狗吃月,等等,在漢族民間也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可見,自古至今,漢族和兄弟民族的民間文化始終是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中華民族的民間文化精神實乃各民族共同創造出來的。
上一篇:《十二個太陽(節選)》原文|賞析
下一篇:《十二月》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