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
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fā)生。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吳聲歌曲》
這是一首寫女子對情人刻骨相思的民歌。一般的思婦詩,往往是寫思而不歸所引起的傷感,而這首民歌則是寫情人歸來后女子的悲嘆。思而不歸令人憂愁,思而人歸則應(yīng)當歡喜。但這首民歌卻是借情人歸來時的“樂境”抒寫女子的苦衷和哀嘆,這種“以樂境寫哀”的藝術(shù)手法,更深刻地揭示出古代思婦的心靈世界,表現(xiàn)了她們的悲劇命運。
“昔別春草綠,今還墀雪盈”寫女子與情人分別和情人歸來時的情景,這兩種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他們依依分別的時候,是一個春風(fēng)拂面、春草染綠的季節(jié),而今歸來,卻值大雪滿階、寒氣逼人之時。這兩句寫得別具匠心。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己矣”(江淹《別賦》),分別的苦痛乃是人之常情。詩人們常常把分別的情景寫得凄凄慘慘,突出其悲劇性的氣氛。而在這首民歌里,這對情人的分別卻是在一個綠草鋪地的春季。且不說那撩人心緒的春風(fēng)和“綰別離”的春柳會使離人憂愁,單是這碧綠的春草,就足以使離人傷悲。見春草而思歸,這是古代征人、游子們的一種“心理定勢”。屈原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凄兮將綠”的詩句,便道出了春草與思歸心理的聯(lián)系。這春草染綠之日,恰是游子、征人懷歸之時,而這首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卻正在和自己的情人依依惜別。別人思歸,他們傷離,這種歸情與離情的強烈對比,足以表現(xiàn)出女抒情主人公的痛苦心情。 “今還墀雪盈”則描寫了情人歸來時的情景和氣氛。大雪封門的季節(jié),正是思婦最孤寂無聊的時候,天空中的陰云變成了她心中的愁云,天氣的寒冷也使得她心境凄涼。這一切,都是因情人不在自己的身邊。而恰在此時,她的情人竟風(fēng)塵仆仆地踏雪歸來,她的心情會是怎樣激動、興奮、歡喜?但,詩中并沒有寫這些,寫的卻是思婦的另一種心境。
“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fā)生”便是寫思婦欣喜之后向情人苦訴衷腸。她似乎在向情人發(fā)問:誰能知道分別后我的苦苦憂思呢?誰又相信憂思會使人衰老呢?而我雙鬢的白發(fā)便是這憂思的無語的表白。相思之苦,在古代詩歌中描寫得很多,如:《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說: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徐干《室思》詩也說:“君去日已遠,郁結(jié)令人老”。這里的“誰知相思老,玄鬢白發(fā)生”運用了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更加重了悲劇氣氛。女主人公常年的苦苦相思,使得鬢發(fā)過早地變白了。這正是這位思婦的悲劇命運之所在。
這首民歌構(gòu)思精巧,從“春草綠”寫到“墀雪盈”,由玄鬢色寫到白發(fā)生,季節(jié)上的由“綠”變“白”,寓示相思之久;鬢發(fā)的由“玄”變“白”,則暗含相思之痛。全詩所蘊含的,有哀境中之樂,更有樂境中之哀, “樂”與“哀”兩種情境交織在一起,相反相成,更使這首歌透出深長、雋永、苦澀的悲劇意味。
其二
果欲結(jié)金蘭,但看松柏林。
經(jīng)霜不墮地,歲寒無異心。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吳聲歌曲》
這首詩寫一位女子吐露的心聲。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人們一般認為這是女子向情人表達自己矢志不移、始終如一的愛情誓言;但如果結(jié)合南朝時期青年女子新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則會感到詩中還包含著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女子在愛情上對情人所抱的期望,希望情人也和自己一樣忠于愛情,做到“兩心望如一”。
這位女子在表達自己的心情時采取了曲折的方式,運用了寄情于物的手法。“結(jié)金蘭”,《易經(jīng)·系辭上》說: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香味)如蘭”。 “結(jié)金蘭”就是“結(jié)同心”的意思,指男女結(jié)合,建立愛情關(guān)系。詩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真想和我結(jié)為百年之好的話,那么,就請你看一看松柏之林。為何要看松柏林呢?詩的后兩句運用雙關(guān)語來表達:松柏經(jīng)霜耐寒,四季長青,它的本株(“心”)即使在嚴寒之中也不改變。言外之意在于,人的愛情也應(yīng)當像松柏的本性一樣,要經(jīng)得住考驗,始終如一。
詩所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但人們可以按照兩種含義去理解: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女子向情人所表達的愛情誓言,也可以理解為女子對情人的希冀。結(jié)合南朝社會狀況,后一種理解更為恰當。南朝社會由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青年女子追求理想的愛情,渴望選擇稱心如意的戀人和配偶,她們選擇戀人、配偶的標準是“兩心望如一”、 “只愛同心藕(偶)”,向往愛情的忠貞、專一。這首《子夜四時歌》所表達的也正是南朝民間女子的這種普遍愿望。
這首詩在表達這種普遍心理時,不是讓女子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吐露,而是用托物寄情語含雙關(guān)的手法來表達,顯得委婉含蓄,情思纏綿。
上一篇:《其姆畢》原文|賞析
下一篇:《馮子材打老番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