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趙執信《太行絕巔望黃河歌》詠黃河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趙執信
曉日欲放山盡紅, 行人犯曉行山中①。
連峰障天望何極②, 惟余云氣寒蒙蒙③。
冬深冰雪塞大地④, 只虞馬跡無由通⑤。
前臨忽覺地形逼, 兩河煙樹開千重⑥。
中間煙斷樹滅處, 青黃一道連高空。
初疑當風曳云錦⑦, 又似東方升螮蝀⑧。
料量始識大河見⑨, 勢擬天闕懸飛龍⑩。
昆侖倒瀉幾萬里(11), 劃分南北無始終。
蜿蜒勝已控秦豫(12), 奔騰氣欲吞華嵩(13)。
眼底太行將恐沒(14), 古來雄觀何能同(15)。
我聞近年水大漲, 舟楫日夜相撞舂(16)。
有時青天萬艘失(17), 咄嗟人命隨悲風(18)。
江淮相接渺巨浸(19), 田廬盡作蓬蒿叢(20)。
海門不啟河伯怒(21), 坐令堤埽難收功(22)。
即令遠望僅如帶, 晨光指點愁蔥蔥。
可憐黔首半魚鱉(23), 漫言游子開心胸(24)。
【題解】
這首七言歌行描寫了作者登太行絕頂眺望黃河所見的雄偉景象,并對黃河水患帶給人民的災難表示關切。太行山綿亙于山西、河北之間,絕巔,絕頂。太行絕頂在今山西晉城縣南。
【作者】
趙執信,清代詩人,生平見前山東《齊城懷古》詩。
【注釋】
①犯曉:趁著清晨。②連峰:連綿不斷的山峰。障天:遮蔽天空。何極:哪里是盡頭。③蒙蒙:模糊不清貌。④塞:充滿。⑤虞:擔憂。馬跡:馬通過的道路。⑥兩河:河兩岸。⑦曳:拖。云綿:像彩云一樣的絲織品。⑧螮蝀:虹。⑨料量:思量,推想。見:同“現”。⑩天闕:原為天上星宿名,此指天上。⑾昆侖:山名,古代以為其是黃河發源處。⑿勝:形勝,形勢。秦:陜西。豫:河南。⒀華:西岳華山,在陜西境內。嵩:中岳嵩山,在河南境內。⒁沒:淹沒。(15)雄觀:猶壯觀。何能同:謂一切壯觀景象也難以和此處景觀相同,即不能超過此地景觀的意思。(16)舟楫:指船只。撞舂:沖撞。(17)青天:晴朗天氣。(18)咄嗟(duo jie) :頃刻之間。隨悲風:隨悲風而去,指淹死。(19)此句謂泛濫的河水與長江、淮河之水相連接,良田變成湖澤。清初,黃河奪淮,從江蘇蘇北入海。巨浸,巨大的湖澤。(20)田廬:田地房屋。蓬蒿:泛指野草。(21)啟:開。河伯:傳說中的黃河水神。此句謂河神發怒,緊閉海門,使泛濫的河水無所歸宿。(22)坐令:致使。堤埽(sao):指用秫秸等筑成的堤。難收功:防水難以成功。(23)黔首:平民百姓。半魚鱉:謂半數同魚鱉一樣淹沒在水里。(24)漫言:莫言。游子:作者自稱。
上一篇:(宋)歐陽修《黃河》詠黃河詩詞
下一篇:(唐)張說《入海》詠海洋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