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李白在秋浦的游興頗濃,一座水車嶺使人叫奇,他留有詩作,一片江祖石令人稱美,他也題詩吟詠。不但這首詩寫江祖石,而且在《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一中,又一次描寫了 “江祖出魚梁”雄姿,可見這一片石在詩人心中眼中非同一般。
江祖石的確不是一般的石。據(jù)《一統(tǒng)志》 載:“江祖山,在池州府城西南二十五里,有一石突出水際,其高數(shù)丈,上有仙人跡,名日江祖石”。一片石成了一座山,一座山就是一片石,當(dāng)然有趣了。而且從江中突兀而起,獨(dú)插天際,雄姿挺拔,哪能不吸引詩人?
這江中巨石,水中高山,借江水映襯出秀美異常。它倒映在江水中,宛如在青天上涂抹成的一座畫屏。碧水青天,澄凈一色: 山石畫屏,融為一體。“青天掃畫屏”巧用比喻,用最經(jīng)濟(jì)的語言,集中描繪了山光水色,炫爛斑駁。“青天”為背景,“畫屏” 自然要與之相稱,所以用“掃”字合適。前兩句不但寫出江祖石的巨大,而且畫出它的美麗。透過美如畫的江祖石,詩人熱愛秋浦,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深摯動人。
江祖石不但吸引了詩人李白,而且早已吸引了很多游人。他們之中有象李白這樣的富有才華的人,自然要象李白一樣題詩留念。事實上也確有很多人已經(jīng)在石上刻字題詩了。你看那依稀可辨的字跡已經(jīng)布滿了鮮艷華美的苔蘚,就可知石上題詩已經(jīng)多少年。如果說前兩句從空間角度描寫了江祖石,那么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則從時間角度描寫了江祖石。古人的題詩流傳至今,今人的題詩也將流傳至永遠(yuǎn)。苔蘚生生不息,這初級的植物倒有強(qiáng)大的生命力。它們不但是歷史的見證,而且必將裝點(diǎn)未來。石上長滿苔蘚的綠字不僅是古人的題詠,不久的將來也包括李白自己的題詩;留傳萬古的不僅是古人的題詩,也一定包括李白自己的杰作。這些題詩賴以存在的江祖石也必定流傳千古。
蘇軾評論王維的山水詩畫時曾說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借用來賞析李白這首詩也很恰當(dāng)。前兩句描寫江祖如畫,后兩句表現(xiàn)畫上題詩詩情畫意,饒多興味。
江祖石屹立江中,萬古不朽。李白及其同行們這些輕盈靈活,短小精悍的吟詠佳品,也將隨之萬古不朽。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三)》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二)》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