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孟稱舜·英雄成敗(第二折)
唐未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和懷才不遇的鄭畋一同進京赴考。主考官劉允章受賄貪財,將毫無真才實學的令狐滈錄為狀元,卻使黃巢與鄭畋榜上無名。二人異常氣憤,與劉允章據理力爭,反招致劉的奚落和杖責。一怒之下,黃巢將劉允章痛打一頓。他目睹奸臣擅政,各路英雄紛紛揭竿而起,便索興回山東老家,起兵反唐。黃巢號稱沖天大將軍,所向披靡,攻下長安后,建立政權,國號大齊。鄭畋繼續應試,僥幸考中,出守鳳州,逐糾集各鎮兵將圍攻義軍。黃巢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死于與同科落第的鄭畋手中。唐皇回駕長安,鄭畋因滅黃有功,加官進爵。
(劉允章引眾上云) 我做主司性格乖,只愛金銀不愛才。見了文章眼出血,見了金銀喜滿懷。自家劉允章是也,原任陜西刺史,因中尉田令孜擅政,南牙北司相為矛盾,俺卻覓個線路,拜他做了干爺,不次召人,升做禮部侍郎平章政事。今糸祥符元年,圣人臨軒策士,命俺做個總裁。昨蒙田老爹分付,受了前相令狐綯之子令狐滈黃金千兩, 坐定他中個頭名狀元。 以下進士,自家暗地召賣。名次先后,隨價而定。場期已到,左右張號開門,放舉子進來。(左右張號開門。鄭畋、黃巢、令狐滈上見科) (劉) 今科是龍飛榜首,就以頌圣為題,諸生用心做著,我老劉定不虧負你們。(眾做卷納科下) (劉閱卷介) 這卷是令狐滈的。(讀科)“皇帝坐龍床,舉子赴選場,只為騙饅頭,懶得做文章。吃了大饅頭,肚里脹膨哼。御酒呷三鐘,稽首謝吾皇”。詩卻不好,沒奈何中了他,況且文章也沒正經,加上批詞,用上圈點,弄的沒顛沒倒,定有勢利眼睛稱贊著哩。左右傳報,令狐滈中狀元,準備游街飲宴去。(黃巢怒上) 氣死我也,氣死我也! 那劉允章老賊把令狐滈中了狀元,俺們還做秀才,怎么不免闖進去罵他一頓,泄這一肚皮臭氣。(眾欄黃巢打介科) (劉) 你是誰? 闖到我跟前怎的? (黃) 則我黃巢便是,被你奚落了,特來和你講話。(劉怒) 咄! 我不中你,這也從公發落。古人云,只患文章之不精,不患主司之不明; 只患經書之不通,不患主司之不公。你和我講甚話來。(黃) 咄! 劉允章,你賣中了令狐滈,虧你放這臭屁哩。想著咱黃巢呵! (唱)
【點絳唇】燈盡油干,斷書殘簡將人賺。廿載孤寒,空折煞英雄漢。【混江龍】 憑著咱氣沖霄漢,枉則在棘圍中,血戰了兩三番,覷幾個孩童們僥幸,快著了先鞭。他那里喜孜孜、鬧嚷嚷,賞遍了春日瓊林花錦地,俺這里愁默默、悶懨懨,經過些秋風驛路冷征鞍,不得個朱衣暗點,一任教白眼相看。燕都擊筑,兩淚偷彈,秦庭射策,幾度空還。今日也有何顏,再把歸程趲。只索焚燒了筆硯,裂碎了衣冠。
(劉) 這是你才學不濟,與我何干? (黃) 你道我才學不濟么?(唱)
【油葫蘆】 又不是五色云迷白晝間,似你個瞎試官,眼光光覷不見太華山。說甚么珍珠咳唾冰花濺,鋒芒劍戟霜毫燦。則不如把孔方兄熱臉湯,管教你官人行笑眼。看詩云子日都是喬公案,這至公堂也變做了鬼門關。
(劉)喝! 你這狂生, 出言無狀, 俺便屈了你, 怕你這伙秀才做甚么事來? (黃唱)
【天下樂】你道大古來書生膽氣寒,摧殘直等閑。有一個凍蘇秦,把片紙鈄封函谷關; 有一個小終軍,棄羅襦換紫襕; 有一個瘦韓王,釣淮陰登將壇,這幾個英雄人見罕。
(劉) 這都是些古人,提他怎的。且問你當今有那個來? (黃)不是咱黃巢夸口。(唱)
【醉扶歸】 論咱的文呵,筆尖頭忒楞楞敢戳破層云棧。論咱的武呵,劍光兒刮喇喇敢沖倒九天關,這的是滅楚亡秦不姓韓,天生下第一個英雄漢。俺若重登了將壇,猛可也賽雄卒數百萬。
(劉) 這也憑不得你講,只是做出的便見。你果若有本事,怎么不早中了去? (黃) 你道咱蚤些不中么? 都象你這伙人呵!(唱)
【金錢兒】 恣意的自胡訕,信口的亂褒彈。一個個是貪錢瞇目糊心漢,全不念秀才們,螢窗雪案五更殘。大都來五行難迭辦,八字犯孤寒,辜負了胸中排劍戟,筆下走波瀾。
(劉) 這廝直恁胡說,你文字果好,難道沒人曉得? (黃) 文章雖好 少不得憑你嘴啰哆的講哩 (唱)
【醉中天】 你若說他好波,便癩暇蟆也生了文翰。你若說他歹波,便好皮肉也挖個瘡瘢。似這等數黑論黃筆硯間,則這文章有口也難分辨。一任你口瀾舌翻,轆轆的似風車樣轉,道不的鐵案如山。
(劉) 你道文章自古無憑據,您覷波,如今中的進士,那一個不是天生的豪杰? 您怎比的他? (黃) 你道咱比不得他么? (唱)
【金錢兒】 我則道占螯頭難也波難,卻都是些不識字銅臭的蠢郎官。黑漫漫妖氛晝把文星掩,激的俺怒轟轟虹光直透斗牛寒。射酸風把藍衫吹破了,則待點霜花換著鐵衣單。自古道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俺與你賭下誓來,俺若不能乘駟馬,誓不渡秦關。
(劉) 大唐朝芝麻多官,料輪不著你,這且休題。且問你俺做試官不據文章據那件? (黃唱)
【游四門】 道不的啞文章隨柁倒船灣,則不如把八行書、幾貫錢,打透了巧機關。一首歪詩,現放著你真臟犯。尚兀自胡顏,在人前賣弄你些甚么,難難道頭直上不怕鬼神看。
(劉) 你說我不公道,是那個對你講來? (黃) 未放榜前人都說令狐滈,囑托田令孜買中狀元。(唱)
【醉扶歸】 你倚著田中尉, 做了天山鳷, 不提防轉眼化冰山。 奉著他半個字,恰便是紫詔朱書出玉關。唬得你慌篤速并沒個半些來違慢。俺則怕你弄壞了李官家金池也那鐵山,那時節、做了樹倒的猢猻散。
(劉) 你這廝指下田老爺,不怕拿去砍頭哩。左右拿下去打他一頓,趕出去。(眾拿打散科) (黃) 誰敢,誰敢,劉允章老賊!(唱)
【后庭花】 你待假狐威喝的黑浪翻,咱可也不待要吹驢頭把寶劍彈。則這骨碌碌鐵石樣拳無眼,敢打,打得你一條條草心般骨也彎。(揪科) 扯、扯、扯破你精皮袋臭羅襕,踢、踢得一伙狗狐群雨零星散。一個個戰抖擻心膽寒,一個個七臨侵手腳殘,管教認得俺殺人不眨眼的魔君這一番。俺要遲則遲,要早則早,打殺你這無徒直恁難。休道你這老賊呵! 俺便白占了這扇面大江山也不當罕。
(劉)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走、走。(下) (黃) 俺把這廝打了一頓,干待罷了。如今奸臣擅政,英雄競起。浙東反了裘甫,淮南反了龐勛,曹州反了尚君長,濮州反了王仙芝。謠言云: 金色蛤蟆爭弩眼,跳動黃河天下反。這句話敢應在咱黃巢身上? 不如回到山東起兵殺入咸陽,拿住這伙奸賊,碎尸萬段,方稱吾愿。大丈夫不做暗事,俺便題詩朝門之上,怕他怎的。(題科)藍縷書生布裹頭, 如何李廣不封候! 馬前若得三千卒, 直取唐家四百州。(唱)
【賺煞】 三都賦再休題,萬言策無心獻。非是咱落第的黃巢命蹇,有分教十八葉唐朝反掌間,海覆天翻,鬼狐壇,流血成瀾。因此上,屈折咱黃巢這幾番,俺把腳尖兒趯倒函關,指頭兒擘開天塹,只怕滿朝中臣宰做了圣手沒遮攔。(下)
主司: 即主考官。膨脝: 即脹大。筑: 古樂器,似箏,用竹尺擊打南發音。射策: 古代的一種考試方法,抽題作答,亦稱策問。孔方兄: 即金錢。蘇秦: 著名的縱橫家之一,主張合縱抗秦。終軍: 漢武帝時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用長纓把南越王系到漢宮闕下。后果然說服南越歸漢。襦: 短衣。紫襕: 即紫衣,古代的官服。韓王: 即韓信,漢初功臣。曾登壇拜將,屢建功勛。劉邦先封他為齊王,漢朝建立,改封為楚王。七臨侵:又作七林行、七林林,指慢慢地,無力地。趯: 踢。
這本戲的思想傾向,總的說來是以封建正統觀念看待所謂英雄成敗的,即“勝者為王,敗者為賊”。但劇中深刻地揭露和諷刺了封建科場的黑暗和腐敗。黃巢盡管失敗了,作者仍對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行了熱烈的頌揚。
第二折戲發生在考場上。開場,主考官劉允章自報家門。他 一語道出自己骯臟丑惡的靈魂:“我做主司性格乖,只愛金銀不愛才,見了文章眼出血,見了金銀喜滿懷。”他除了撈錢,便是攀附權貴,步步高升,豈有公正之理。就是這位利欲薰心的主考官,受賄黃金千兩,“坐定”要不學無術的平庸之輩令狐滈“中個頭名狀元”,剩余各次也“暗地召賣,名次先后,隨價而定”。一副臟官的嘴臉,不打自招,暴露得可謂淋漓盡致。
在這種黑幕的籠罩下,有才華的考生,不過成了劉允章之流科場交易的犧性品罷了。但他仍一本正經地出題舉試,還假惺惺地聲稱“我老劉定不虧負你們”。這種掩人耳目的伎倆,進而表現了他的偽善、油滑,揭露出封建科舉制度的欺騙性。
然后,作者筆鋒一轉,集中刻畫黃巢的性格特點。黃巢怒氣沖天上場,連呼“氣死我也,氣死我也”! 一個疾惡如仇的形象躍然而出。劉允章見勢,故作鎮靜,擺出考官的威嚴;“你是誰,闖到我跟前怎的?”隨之,黃巢唱了 【點絳唇】 【混江龍】 二曲,盡述了從考生“燈盡油干”、“廿載孤寒”的伏案生活和“愁默默、悶懨懨,經過些秋風驛路冷征鞍”的赴試歷程。“憑著咱氣沖霄漢”,“只索焚燒了筆硯,裂碎了衣冠”。質問、譴責的語調中,充分顯示了黃巢不屈服于邪惡勢力的精神。劉允章雖理屈詞窮,但仍百般抵賴,反誣黃巢是“才學不濟”。黃巢一曲 【油葫蘆】,嚴厲痛斥劉允章“瞎試官,眼光覷不見太華山”。一針見血指出他只認錢不認人,只認權勢不識才,以至使 “公堂也變做了鬼門關”。竟使劉允章惱羞成怒,“俺便屈了你,怕你這伙秀才做甚事來?”依官仗勢欺壓百姓的兇相畢露。接著,黃巢引用幾個歷史上書生出身的英雄人物為例證,反駁了劉允章“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論調,滿懷豪情和自信,向對手發出挑戰。【醉扶歸】 一曲,毫不掩飾地渲泄了自己文武雙全的才華和“賽雄卒數百萬”的氣概。這也為后來舉起義旗,斬殺這群魍魅魍魑埋下伏線。劉允章見威嚇不成,轉而以挑釁地口吻反問一句:“你果若有本事,怎么不早中了去?”黃巢趁勢予以反擊,有真才實學者不能高中,都是因為有“象你這伙人”、“貪錢瞇目”、“數黑論黃”、致使“有口也難分辨,一任你口瀾舌翻”。在針鋒相對的舌戰中,黃巢所唱的句句曲文,猶如一把把匕首,直戳劉的心窩。劉允章陷入無地自容的困境,便氣急敗壞,大施淫威,即令左右侍從驅打黃巢。黃巢怒不可遏,一面喝斥“誰敢,誰敢”,一面奮起拳腳,竟無人近前,直打得劉允章“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狼狽逃竄。
在這場唇槍舌劍以至天打出手的斗爭中,黃巢認清了朝廷、官府的腐敗和黑暗,同時,為“英雄競起”所鼓舞,頓生起兵山東,殺入咸陽的念頭。反唐的決心既經下定,遂揮筆于朝門上題詩明志,表現了“大丈夫不做暗事”的氣魄和光明坦蕩的襟懷。“馬前若得三千卒,直取唐家四百州”的詩句,雄健豪壯,表現出起義英雄誓與封建朝廷決一雌雄的頑強意志。此折結尾,黃巢唱了只 【賺煞】,定教“唐朝反掌間,海覆天翻; 鬼狐壇,流血成瀾”,“俺腳尖兒趯倒函關,指頭兒擘開天塹,只怕滿朝中臣宰做了圣手沒遮攔”。進一步突出了對大唐帝國的無比藐視和扭轉乾坤的雄偉氣概。
這折戲,以設置科場的特定的藝術空間,刻畫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貪官污吏劉允章和起義英雄黃巢構成戲劇沖突,各顯出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也是這折戲成功的關鍵所在。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卓人月·花舫緣(第三出)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黃燮清·茂陵弦(第二出閨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