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王衡·真傀儡(全一折)
北宋仁宗時宰相杜衍策蹇村游,來到傀儡戲場。臺上演出西漢相國曹參痛飲中書堂、東漢末丞相曹操修建銅雀臺和當朝太祖雪夜走訪趙普等故事,引起他諸多感慨。正演到熱鬧處,適逢天使前來宣旨。慌亂之中,杜衍借傀儡衣冠,“只得演朝儀在傀儡場,假金緋胡亂遮窮相”。杜衍條答流暢,“諫草生香”,但話音剛落,又傳密敕,彈劾杜衍“三公入市,有失相體”,治以貶放。最后又下一道明敕,多有賞賜,令其養老而去。
(社長上)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自家桃花村兩個里長,我是孫三老,他是張三老,本村年年春秋二社,醵錢置酒,做個大會。今次輪該我二人做會首。聞得近日新到一班偶戲兒,且是有趣。往常間都是傀儡裝人,如今卻是人裝的傀儡。不免喚他來耍一回。言之末已,會中人早到。(凈上) 自家趙大爺是也。為我父親做個兩任省祭,在下隨任攻書。徹古通今,做個侯門教讀。今日到桃花村看傀儡去。左右,將我馬帶回去,著四人轎,絹檐傘,來候我者! (進介) 請了! (眾) 請了! (丑上) 自家商員外是也,原是雞肆里出身。為何叫做雞肆? 每日去街上扒沙,積攢得個小家當,鋪設門面,鄰里奉承我是個官坯,都喚我做商員外。今日人都去桃花村中看傀儡,我也赴會去。童兒,把我大皮箱抬在門外,怕要賞人哩! (進介) 請了! (眾) 請了! (凈、丑) 我兩人在此,以后休要放閑雜人來,怕他沒規沒矩,不當好看。你們且擺完酒席戲場,待傀儡來也! (正末道袍騎驢上) 老夫姓杜名衍,會稽山陰人也。官拜平章政事,封祁國公,則我七十致仕以來,拈指的又是二十年光景也。且喜早脫離鸞坡鳳掖,懶得又安排綠野平泉。每日則是混跡市廛,隨緣過去。暗受些不知名的笑罵,才降得人我幢高; 權趁些不可口的茶湯,才填得齏鹽債滿。閑蕭蕭槐王化外,笑欣欣竹馬群中。要煉得火氣全無,直待到世人不識。人都道我怡神適興,強鬧暖這冷淡生涯。不知我避世逃名,故賣弄些風流罪過。即今是社相公生日,又好去吃酒治聾。想我為官時汲汲波波,怎能夠有今日也呵! (唱)
【新水令】 二十年來不犯五更霜,則我這白襕袍至今無恙。乾坤干打哄,風雨亂排場。著甚忙忙,著甚忙忙,一任這懶驢頭半街撞。
(白) 呀! 這些攘攘的為甚? 原來是傀儡棚兒。我正要看傀儡哩。且拴住這驢者! (拴驢進介) 列位請了! (丑) 看你不村不郭,是什么樣人! 來此怎么? 誰與你請? (末) 便請何妨!(凈) 我說道不要放這等沒規沒矩的進來。(眾) 大爺,原不該放他進來。(丑) 你莫不也要捱在會里么? (末) 便是,也要看一看。(丑) 后來的要出大分哩,將錢五貫來者! (末) 這個倒有。袖中有太平室鈔一錠,不知幾貫,拿去。(凈) 咦! 這老兒拿得出這錠鈔來。如今怎么坐? (眾) 自然大爺坐了! (凈) 這個我也決不讓他。(丑) 近來新例,貴不敵富,你也該讓我坐!(凈) 你不怕我說出本色來? (丑) 你又不怕我說出本色來?(眾) 兩相讓些吧! 鄉黨間只是序齒吧了。(凈) 怎么說個鄉黨間,難道你眾人也與我序齒? (末背唱)
【沉醉東風】 咳! 他有幾床笏,恁般官樣; 這有幾船茶,便會風光。(凈、丑指眾介) 你眾人下些,不要沒規矩! (眾) 不敢! (末唱) 這須是野鷗席上,又不比鷺序鵷行。我一向只道宦途上難處,誰知道這狠人心到處炎涼。(凈看末介) 啊呀! 倒忘了你,你不富不貴,又不是會友,闖進來也要坐? (丑) 適才既收了他的會錢,做個方便,放他在臺角兒捱捱吧。老兒,夠了你了。(末) 多謝多謝! (唱) 一任你牛表沙三自逞強,折末盡我官人們氣莽。
(凈、丑) 耍傀儡的此時也該來了。(耍傀儡上場,打鑼介) 【西江月】 分得梨園半面,盡教鮑老當筵。絲頭線尾暗中牽,影翩躚。眼前今古,鏡里媸妍。來了來了! (內吹笛,外扮少年官,扶醉丞相上,官跪諫,相作惱介,下) (眾) 這是什么故事?(耍) 這是漢丞相痛飲中書堂故事。(唱)
【清江引】 漢山河穩情取干戈里,老丞相無些事。畫個太平圈,守定蕭何律。旁立個醒人勸不得。
(眾問凈) 這丞相何名? (凈) 這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譖了沛公,沛公做皇帝不記舊怨,封他為丞相什方侯。他喜出望外,因此日日爛醉。(末) 這是曹相國參,不是左司馬。(凈) 偏你曉得! 他生出來就是丞相的,起初也曾為將來。(末) 是是,他曾為將來。(唱)
【十八拍】 則他雄糾糾驅兵將,為甚一堆兒酒魔上? (凈對眾) 也只是個酒徒! (末微笑介) 是個酒徒! (唱) 這的是調和麯蘗成佳釀。(凈指末) 一坐人偏你多說。只合著驢嘴看戲吧了! (末唱) 耳邊廂嚷嚷,心窩兒癢癢。(白) 我想那做宰相的,坐在是非窩里,多少做得說不得的事,不知經幾番磨煉過來? (唱) 除非是罪眠三萬六千場,才做得二十四考頭廳相。
(耍) 又來了,又來了! (二妓引丞相出,妓舞,相作歡喜介)(眾) 這是甚的故事? (耍) 這是曹丞相銅雀臺的故事。(唱)
【滿堂紅】 銅雀飛來,來也波來! 十二金釵,釵也波釵! 歌臺舞臺,臺也波臺! 鵲而乖,臺也歪,安在哉! 銅瓦千年姓名改。
(眾問凈) 這又是誰? (凈) 這就是前面的老曹兒子小曹了。(眾) 有趣,這小的又風韻些,強似老的只一味寡醉哩! (末)咳! 曹孟德,你好呆也。(唱)
【掛玉鉤】笑煞你老精神也消磨錦瑟傍,看這些俏香魂容不得些兒長。(白) 你使盡見識,瞞得誰來! (唱) 剛贏得兩道墨掛在眉尖上。(眾) 好個標致老丞相,生出這樣花嘴花臉的出來。只是他衣冠動作,象得爺好。(偶) 不瞞你說,一時扮不及,把面子裝上的。(去面子介) (眾笑介) 原來就是一出戲。什么父子? 什么父子? 耍我們哩! 不好,換來! (末笑) 這些兒也爭差不多了。(唱) 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看這些依樣葫蘆也,(白) 古來史書上呵,(唱) 知多少李代桃僵?
(耍) 兩番演的前朝故事,你們爭是爭非。如今耍個眼前故事吧,來了,來了! (偶扮一丞相、一夫人上,又一帝上,帝作冒雪敲門介。相出引進,跪拜介。帝與相、夫人指劃介) (眾) 這是誰? (耍) 這是本朝趙太祖雪夜訪趙普的故事。(唱)
【寄生草】這底是灑落君臣契,抵多少飛騰戰伐功。當夜里,九微燈影深深弄,千門魚鑰沉沉動。驚的這嫂夫人喚醒鴛鴦夢。則他丞相府共撮水晶鹽,也強如讀書堂捱徹酸齏甕。
(凈) 這個故事我爛熟哩。這皇帝是在下的祖宗,這趙普丞相是皇帝的哥子,全憑半部 《論語》 幫助他得了天下。這 《論語》 家下有哩,著實是本秘書! (指末介) 你老兒象個識字的,這書可曾見嗎? (末) 也曾見來。(唱)
【殿前歡】 這滋味也曾嘗。(白) 則這趙韓王呵,(唱) 他云龍風虎善施張,也是他布衣兄弟好肝腸。我想也波想,我便有硬手敢批黃,則這生面兒也難投狀。(白) 罷罷罷,功業讓與前人了。只可笑趙韓王,二百萬買第,止得一日臥游。爭如我二十年呵,(唱) 漁樵相傍,這都是些無邊界的相公莊。
(前導引朝使上) 自家小黃門官便是。圣人有口敕,著我宣問杜相公。聽說道在桃花村看傀儡,一經到來。(進介) 那里個是杜相公? (末) 怎么到這里來? 則老夫便是。(眾作驚介) (問凈)什么叫做相公? (凈) 想是秀才。(丑) 不是,不是,是外郎。(眾) 這樣怎值得天使來? 敢又是一起做戲的。(使) 相公,朝庭有口敕宣你呢。(末唱)
【雁兒落】 我今日將身在恁地藏,這十行字誰承望。(使) 相公,怎得個朝衣謝恩才好。(眾) 怎么討起朝衣來? (末) 這區處怎得有來。也罷,將傀儡衣服權用一用吧。(眾驚介,云) 怎么戴起丞相帽來,嚇死我也! (末唱) 只得演朝儀在傀儡場,假金緋胡亂遮窮相。
(眾著衣介) 相公穿得來不稱體,不好看哩! (末唱)
【得勝令】 顛倒著這衣裳,裝扮的不廝象。分明是木伴哥登場上,身材兒止爭些短共長。(拜介) 我再啟首吾皇,問什么麥熟蠶荒狀。(使) 圣人道: 相公有補天浴日手段,特遣相問。今日保治之道,何者為先? (末唱) 生疏了朝章,捏不出擎天浴日的謊。
(使) 老相公,不須多遜,仔細條答上來。(末唱)
【水仙子】 感皇慈特地相咨訪,我則怕沉閣了當時舊奏章。(白) 如今雖說是太平,(唱) 常言道忙時用著閑時講。(白) 老臣前備位時,常有三句話道: 刑以不殺為威,兵以不用為武,財以不蓄為富。今聞奉宸庫積有二百萬,何不盡發以賑饑民? (唱) 可惜腐朽了先朝封庫樁,盡堪充雁鶩余糧。(白) 臣又看得韓琦、范仲淹,當代偉人,可使同心輔政。劉滬一時健吏,可令戴罪立功,(唱) 則愿的密結起麒麟網,高擎著鳳凰梁,便是老微臣諫草生香。
(外報介) 又有一個內官來了。(使) 下官先將老丞相這話,回復圣人去。(下) (中貴上,扮二使執杖執杯,隨后直入介) 圣人有密敕一道,著相公自看者! (末接跪,稱萬歲,作看介) 諫議正言等衙門一本,杜衍三公入市,有失相體,幸賜貶放,以尊朝廷事。這是個彈本。(凈、丑) 怕也! 莫不本上帶我們姓名。天使爺,他不是我會中人。(使) 唗 ! (對末云) 還有圣諭在后。(末) 圣諭道:“諫官妄奏,觸忤老成,朕已留中不發。卿此后亦宜檢點出入,以答眾望。”慚愧,慚愧! (唱)
【折桂令】望我皇上呵,休摧殘臺省鋒芒,已現獲著傀儡真贓。臣則是潦倒行藏,兒童猥傍,野老相忘。(背介) 這些小后生落我計中也! (唱) 誰知我巧賣脫喬名虛望,還將我舊三公體面來降。(使)圣人又著咱口問相公,先生做官一廉如水,致仕多年,家業有無若何? (末) 臣有,臣有,(唱) 只今日茶飯家常,仰仗恩光。還有這五枝楊柳,八百枯桑。
(使) 圣人還有一道明敕,對眾開讀者:“平章杜衍,功成弼亮,密贊尤多。天佑忠貞,躋茲上壽。特賜白玉靈壽杖一條,赤金九霞杯一具,有司月給廩米人夫,代朕養老。”謝了恩者! (末) 萬歲萬歲萬萬歲! (丑、凈) 有趣! 杜相公是我們會里人,這賞賜也該均分些。(眾) 你才說道不是會中人來! (末唱)
【喬牌兒】 又費了朝廷萬石糧,報答曾無紙半張,止余得憂對白發三千丈。(使) 非老相公大德,怎當此寵眷來! (末) 說什么大德。(唱) 這的是傀儡場頭落來的賞。
(使下介) (眾拜) 杜相公,恕小的有眼不識。(凈) 相公,我原道你象個識字的。(末) 列位說他則甚,我脫去這衣服,你還認得我否? (脫衣介) (唱)
【鴛鴦煞尾】還了你裝門面的破衣囊,原歸我鄉祭酒那窮門巷。哥兒們也,則勸你無是無非,相親相讓。有馬同騎,有酒同噇。(對凈、丑) 休夸你舞袖郎當,則我杜平章也才充個社長。(白) 小哥,明年此日,再來此處看傀儡。(眾) 如今小的們不敢了。(末) 說那里話! (唱) 惟祝愿歲歲春王! 常聽這古櫟叢中笑聲響。(下)
(眾) 那知這個老兒,這樣大來頭。且是好相處。這會兒強似看戲哩! (唱)
【清江引】我看那杜相公真令俐,腳色般般會。才與說鄉情,又好陪皇帝。則教我世世的子和孫,伏侍著你。
做戲的半真半假,
看戲的誰假誰真?
(凈)杜相公好似騎驢的果老,(丑)帶挈區區做第八位仙人。(同下)
鵝湖: 在今江西鉛山縣一帶。春社,初春鄉村祭土神的節日。此四句為上場詩,引用唐王駕 《社日》詩。醵 (ju拒)錢: 湊錢飲酒之意。扒沙: 原為爬行,此引申作覓錢。鸞坡鳳掖: 朝廷宮殿。綠野: 唐代裴度所建別墅。平泉: 唐代李德裕所建別墅。市廛 (chan蟬): 街市。廛,古代市民聚居處。槐王: 淳于棼夢為南柯太守,其南柯則是一棵大槐樹。事見唐傳奇《南柯記》。化外: 塵世以外。汲汲波波: 奔波忙碌。鷺序鹓 (yuan冤)行: 百官上朝如同鷺和鹓飛行秩序井然。牛表: 對農村閑漢的泛稱。趙普: 北宋初任丞相,封韓王。曾輔佐趙匡胤平定南方四國,統一全國。腌酸齏甕: 腌酸菜的陶制盛器,此形容讀書人的清貧。外郎: 書吏一類的官職。
木伴哥: 指木偶。奉宸庫: 皇宮中存放錢帛的朝廷庫房。封庫樁: 即封樁,指庫房。雁鶩 (wu務): 到處流動的人戶,此代指普通百姓。韓琦宋神宗時任丞相。范仲淹: 宋仁宗時任樞密副使。劉滬: 宋仁宗時任西路都巡檢,守邊有功。中貴: 有權勢的宦官。臺省: 諫官官署名,此代指諫官。喬名虛望: 虛假的名望。弼亮: 輔佐。躋茲: 升到這樣境地。鄉祭酒: 指鄉村中社日主持祭祀的人。春王: 一歲的肇始。此代指春社。騎驢的果老: 神話傳說張果老是八仙之一,相傳他常倒騎毛驢。
明萬歷時期,自宰相張居正死后,政局驟變,黨爭激烈,互相攻訐,排除異己。神宗昏庸,酒色財氣四病俱全,朝綱吏治一任敗壞。諷刺喜劇 《杜祁公藏身真傀儡》,借古喻今,對當時官場烏煙瘴氣的現實,進行了絕妙的諷刺。標示 《真傀儡》,不僅是指肉傀儡,更是指在封建官場這個大戲臺上,大家都在搬弄著傀儡的行當,是真正的傀儡。
在一出短劇里,表達上述深刻的社會批判主題,作家發揮了“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 (劉禹錫語) 的藝術才能,采取戲中串戲、戲中有戲,半真半假的關目處理,使全劇寓莊于諧,意味雋永,感慨殊深。確是明代后期一出頗具特色的優秀雜劇。
戲中串戲,筆墨經濟。劇本著力刻畫了杜衍這一理想化的封建官吏形象。作者沒有以大段的賓白詞曲,讓人物贊頌古圣先賢,抨擊當朝弊政,來顯示其品格的高潔; 也沒有敷陳政治斗爭故事,讓人物叱咤風云,來表現其韜略宏圖,而是采用戲中串戲的關目,讓人物與傀儡戲臺上的賢相忠臣,觀戲的蕓蕓眾生進行縱橫交錯的三向交流。
先從主人公與戲臺上歷史人物的縱向交流方面看: 演西漢相國曹參痛飲中書堂故事,杜衍深解其中“無為而治”的奧秘,稱贊其“調和麯蘗成佳釀”的治國才能, 深嘆在官場這“是非窩里”須經受“做得說不得”的磨練; 演東漢末丞相曹操銅雀臺故事,杜衍又洞察他借“消磨錦瑟”掩人耳目,而胸中卻藏有雄兵的真諦。這兩位古賢相,為達到其政治目的,不惜借酒色以藏其真相,杜衍對他們“李代桃僵”受人指責,深有感觸。演當朝太祖雪夜訪趙普的故事,杜衍一面稱贊趙普輔佐有功,一面以自己作比指斥他貪于財貨,建造官邸的過錯。這些充分展示了杜衍深諳韜略,老練正直的形象特征。從杜衍與觀戲的蕓蕓眾生的橫向交流方面看: 這里的蕓蕓眾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閭佬村人,一方面有典型性,代表著官場的各色人等: 權貴——身為侯門教讀的趙大爺; 富豪——夸富顯財的商員外。在“入場就座”場面中,已經暴露了他們庸俗難奈的嘴臉。“觀戲之爭”場面又表明這是一些盛氣凌人、狗屁不通、見事生風的小后生。自詡徹古通今的趙大爺,竟信口雌黃,將西漢曹丞相說成曹無傷,又有亂續家譜的老曹小曹之說,杜衍先是予以糾正,后來只輕“唉”一聲,再后索性不參與評論。而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趙大爺竟打上門來,問杜衍可曾見過《論語》。在明中后期“乾坤干打哄,風雨亂排場”的官場上,正不乏這種昏庸無知的貨色。這些都有力地襯托了杜衍的鮮明形象。杜衍對待他們的謙遜忍讓,表現了他“火氣全無”,平易近人,城府深廣,也透露出他往日在官場中善于韜晦的影子。
劇本將獨運之匠心,隱于傀儡戲耍人的隨意安排之中,省卻了過渡、銜接、補敘的大量筆墨,上下千年事,官場幾多人,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人物形象的刻畫十分集中、洗練。
戲中有戲,一波三折見意致。前兩個場面初步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刻畫,“奉旨條答”、“圣上賞賜”兩個場面,波瀾迭生,鋒芒畢露,戲中有戲,韻味甚濃,意致妙哉! 杜衍在萬般無奈之際,身著傀儡衣冠演朝儀,其“官場即戲場”的深刻諷刺意義顯而易見,這是全劇的主腦所在。這里杜衍奉旨條答,有理有據,周備詳盡,可謂“諫草生香”。問題在于杜衍退休二十年,皇帝竟口敕宣問“保治之道,何者為先”,可見統治集團內部的互相傾軋,烏煙瘴氣已經導致了其封建統治的風雨飄搖,這里暗場處理了君臣們惶惶不安,某一官僚奏本舉薦杜衍獲準等等。可笑的是,當杜衍奉旨條答話音剛落,又一內使傳密敕——諫官彈劾杜衍“三公入市,有失相體”,皇帝“幸賜貶放,以尊朝廷事”。這里暗處理了另一派系官僚密室策劃,派遣廠衛探查,上奏皇上等等。“密敕”之后,緊跟一道“圣諭”,更加表現出朝庭中圍繞宣門杜衍,不同派系的激烈斗爭。這些暗場處理,在吏治腐敗、黨爭激烈的晚明極易為人所悟。如此一波三折,蘊藉甚豐,意味雋永,正是所謂山之有無限“煙云”,春之有無限“草木” (張戒 《歲塞堂詩話》)。
半真半假,假到真時真亦假。劇本在戲中串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半真半假的關目設計。全劇總共二十個人物,其中現實人物與傀儡真假各半,現實人物有真中之真 (如杜衍的暴露),傀儡又有假中作假 (如肉傀儡帶假面具)。全劇前部傀儡戲之假轉到后部分現實之真,連皇帝的圣旨也翻云覆雨,倒錯無常。全劇寓莊于諧,觀眾在“假到真處真亦假”的境界中,為絕妙的諷刺而發笑,在笑聲中體味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入場就座”場面中,杜衍忍受“不知名的笑罵”,甘愿捱在“臺角兒”看戲,活脫脫一副村佬模樣; 而真正的“牛表沙三”趙大爺、商員外之流,卻倚勢夸富,不可一世。“觀戲之爭”場面中,趙大爺強作風雅,竟將一個滿腹經綸的宰相杜衍訓斥得啞口無言。這里的倒錯在于雙方都在假裝,而杜衍的假裝愈是逼真,就愈能促使趙大爺假裝。如果說杜衍假裝是為了“降得人我幢高”,“與野老相忘”,應該肯定的話,那么尖銳的諷刺就集中在趙大爺的狂妄與無知上。“奉旨條答”場面中,杜衍的真正身份暴露,反假為真,卻又不得不“演朝儀在傀儡場”,成了一個半真半假的形象。這里首先引起的是觀眾同情的苦笑,隨著劇情的進展,認識的深化,苦笑變成了尖銳、深刻的嘲笑。劇本就是這樣,將封建官場“撕掉了假面具,闊衣裝,終于拉下耳朵,指給大家道,‘看哪! 這是蛆蟲!’”(《魯迅全集》卷四,436頁) 這正是李漁所說的,“于嘻笑詼諧中包含絕大文章。”
明人祁彪佳說 《真傀儡》劇“境界妙,意致妙,詞曲妙”。清人姚燮 《今樂考證》也說,王衡諸劇“大得金元本色,可稱一時獨步。”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鄭廷玉·看錢奴(第二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黃振·石榴記(第十二出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