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孝儒
幽禽兀自囀佳音,玉立雕籠萬里心。
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
方孝儒(1357—1402),浙江寧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稱正學先生。燕王(即明成祖)兵入京師(今南京),他以不肯起草登極詔書被殺,滅十族。有《遜志齋集》。
這首詠鸚鵡的詩,實為感慨人世的不可逞才顯能,道出了好事反而成壞事的哲理。
幽禽,被幽禁的鳥,起筆即交待鸚鵡不得自由的處境?!柏W試始岩簟?,鸚鵡被囚,仍然還鳴囀著美妙的聲音。鸚鵡“玉立”雕籠內,仍然有著“萬里心”,向往著翱翔于萬里晴空,自由自在地飛游于山林之間。鸚鵡身雖被囚,心卻不羈。鸚鵡有著天生優質,玉立,形象優美;佳音,鳴聲柔美。詩的后兩句即就上述發表評說:“只為從前解言語,半生不得在山林?!币蛄他W鵡能懂得人的語言,還會學人語,就被人捕了來囚在籠里,不能再在山林中了。宋代歐陽修寫籠中鳥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山林自在啼?!蹦呐率恰敖鸹\”總不如“山林”,關鍵在于自由的可貴。
方孝儒這首詩原系借鸚鵡抒發自己因才賈禍的感慨,意為要不是自己“解言語”,有才學,那也不致被囚入“雕籠”,淪入官場不得自由。而此詩卻也體現了禍福相因的哲理?!敖庋哉Z”原是好事,可是也正因此而鎖入“雕籠”,變成了壞事。鸚鵡善解的是“人”的言語,它也就被人捕捉入籠,這是促使矛盾轉化的條件。
上一篇:《鴟·[宋]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與諸子登峴首》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