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許自昌·水滸記(第十四出剽劫)
北宋末年,太師蔡京弄權,兒子蔡九知府、女婿梁中書托蔭橫行,殘酷壓榨人民。鄆城縣押司宋江與東溪村保正晁蓋十分相得。他們豪骨俠腸,鋤奸除惡,解民倒懸。蔡九知府差選楊志押運生辰綱到東京為其父蔡京上壽。晁蓋、吳用、劉唐扮成販棗商人,推車先匿于黃泥岡林中。待楊志押運生辰綱至黃泥岡將蒙汗藥放進酒中,楊志與軍漢被麻翻在地。晁蓋趁機用棗車裝了金銀財寶離去。宋江得知濟州府和鄆城縣的官兵,要去東溪村捉拿晁蓋等人,隨即前往密報晁蓋。云龍山道人公孫勝仗劍作法,呼風喚雨,殺退官軍,與晁蓋等人一齊投奔梁山。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倫忌賢妒能,拒不留晁蓋等人,在火并中被殺。好漢們遂擁戴晁蓋做了梁山寨主。宋江不慎將釗文袋失落在小妾閻婆惜房中,其中有晁蓋饋贈宋江的黃金和書信。宋江返索釗文袋,因閻婆惜另有所歡,勒逼宋江寫一紙休書,宋江應允后,閻婆惜仍執晁蓋書信不還,大叫宋江通了梁山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宋江手刃了這個惡婦,逃奔結義弟兄戴宗。二人在潯陽酒樓飲酒,宋江醉題反詩,被無為軍黃通判告發,押入蔡九知府大牢。戴宗借為蔡九知府送信之機,欲星夜奔赴梁山求救,被黃通判識破,蔡九知府擬將宋江、戴宗一并處斬。臨刑那日,梁山好漢劫了法場,殺了蔡九知府,救了宋江,戴宗同上梁山。
(外、小生、末、丑俱扮商人,推車上)
【香柳娘】早匆匆出門,早匆匆出門,驅馳前進。我們都扮做了販棗子的客商,來到此間。已是黃泥岡嶺下了,大家同上嶺去! (行介)看森森樹蔭黃泥嶺。(小生立顧指介) 這林子里面正好藏身。把車兒推進去! (推車介。合) 且推車入林,且推車入林。藏器待時行,圖謀預期定。(外) 白勝怎么不見? (小生) 我已約定他。等他們到了,白勝方才挑酒來哩。俟紛馳畫輪,俟紛馳畫輪,暫憩炎蒸,暗施勾引。
(眾虛下。生扮楊志同眾載生辰綱,上)
【前腔】 向山前趲行,向山前趲行。(生) 莫辭勞頓,須知日遠長安近。(眾) 嘆炎天困人,嘆炎天困人! 重負不能勝,微軀已將隕!
(眾共歇倒地,生催介) 你看這個嶺上,人跡不到的所在,可是安歇得的?念連遭綠林念連遭綠林,怎在僻徑存身?我自先驅導引。
(眾) 隨你怎么樣,也要歇一歇兒。(生拔劍嚇眾。小生上。見生介。小生) 你是何等樣人,提著刀在此嚇人? (生) 干你什么事得? (小生斗生。眾上介)
【劉滾】 (小生) 咱每是,咱們是經商自鄰郡,棗販安期,車逾峻嶺。溽暑不能行,婆娑疏影。你怎敢乘機,輒思剪徑?
【前腔】 (生) 咱每是,咱們是公旬苦奔命。幾輛圖書,京華呈進。你們既是那估客憩林陰,何須窺影! 蹤跡堪疑,莫非剪徑?
(住斗介。小生) 原來大家是行路的,正好作伴同行。你若疑心我們是歹人,請你看我們的棗子就是。(眾) 如今既有伴兒,我們放心坐一坐去吧! (旦扮白勝挑酒上)
【吳歌】 此酒釀成恰是有價個因,一味里馨香誰勿起子個貪心。要曉得麴蘗一時那價得容易,一擔挑來雙手子價送與人。
(歇擔介。小生) 你這酒挑到那里去的? (旦) 我這酒挑過嶺去,賣與農莊人的。(小生) 賣一桶與我們何如? (眾) 我們也買他這一桶吃了吧? (生怒介) 得知他這酒怎么樣的,就要買他的吃? (旦) 你這客官好不達理? 這個我是挑與主顧人家的,又不強要賣與你,你說這等話做什么? (挑酒行,小生扯旦介。旦) 不賣不賣,我這個酒是有毒藥的,你不要買他吃吧! (小生) 他們只這等說,也不沖撞你。況且說的又不是我們,怎么就使起性來? 我多與你幾個錢吧! (遞錢與旦。小生、外、末、丑共飲。眾看介。外、小生、末、丑)
【大砑鼓】 村醪比圣明,欲消渴吻,不必芳尊。價酬生樂何須論,我持螯兩腋便生風。(小生把酒與生介。小生) 老兄,不妨事,吃一杯! 乘醉偏能信步行。
(生飲,眾飲,小生奉棗介。丑) 這酒我們要找兩瓢! (旦) 你這客官,適才說過了賣的,怎么又要找起來? (丑) 我偏要你找! (把瓢兜酒,飲罷又兜一瓢走林里。旦趕奪酒傾桶內介。旦) 好沒趣! 找了一瓢,怎么又來兜? (眾向生介) 你看這酒眼見得不妨事了。難道一桶是好的,一桶是有毒的不成? 況且這一桶那位客官又吃過一瓢的了。你看:
【前腔】 香醪醪噴鼻馨,教我們涎垂口角,汗漬周身,數杯未必沉沉困。(生) 這也說得是,隨你們吧。(眾買酒介。眾) 把青蚨幾貫易縹清, 酩酊何辭褦襶行?
(眾生同飲。小生看,笑。旦挑桶下介)
【吳歌】 (旦) 此酒釀成原自那個麴生, 麴生價得售好把大家傾。 你便奸巧好像子個鬼,那亨子出得個劉伶造計深。
(旦先下。生、眾倒介。小生) 你看倒也倒也,我們一齊動手!(外、丑、末推車出,裝生辰綱介)
【金線花】 (合) 堪憐一飲沉沉,沉沉; 空教兩眼睜睜,睜睜。干戈不必用縱橫,將酒杯,易車輪。齊拍手,快生平!
由你奸如鬼,吃了洗腳水! (小生、外、末、丑推車下。生起,眾亦起。看介) 這個事怎么了,怎么了?
【前腔】 看他們呵呵齊下山林,山林。教我們茫茫何處追尋,追尋!須知竹葉鴆偏深,憑誰救?淚空橫,天欲暝,暮云平。
(生) 我叫你們不要吃這個酒,你們不肯信,如今害得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怎么樣了。(眾) 如今我們趕上去拿他便是。(生) 也罷,趕得著時是千幸萬幸了; 若趕不著時節,只得去見蔡九知府,叫他行文各處緝獲便了。正是: 一心忙似箭,兩腳走如飛。(下。小生、外、末、丑推車上)
【引駕行】 (合) 怪他每遇生辰,便紛紛騷擾民生。幸喜得今日呵,大事圖謀已有成。乘夤夜載歸輪囷,有甚風聲,誰知影形?
(末) 貧道還有一句話說: 我們劫了生辰綱,少不得連累地方,又不是我們倡義的本意了。不若就叫白勝哥出首在本府,待本府來拿我們的時節,貧道設起法來,呼風喚雨,走石飛沙,把官兵驚得他魂不附體,我們竟逃到梁山泊水洼哨聚。豈不兩得其便?(眾) 此計正合我們的意思!
【前腔】 (合) 牽牛無妄堪矜,料伐國不問仁人,教他首匿潛同狄慶靈,那梁山泊水洼難進。我們預辨前程,堪藏影形。
當年膽氣已縱橫, 錦帶騂弓結束輕。
獨對一樽開笑口,十年身世一浮萍!
畫輪: 裝飾華麗的車子。長安: 借指東京。綠林: 西漢末年王匡、王鳳領導的農民起義,聚集綠林山。后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
曲蘗: 釀酒用的一種發酵劑。醪 (lao勞): 濁酒。芳尊: 精美的酒器。
持螯 (ao熬): 指喝酒,借以抒發激憤、放浪之情。《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 (畢卓) 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青蚨: 錢的別名。縹清: 指綠色美灑。曹植《七啟》:“乃有春清縹酒,康狄所營。”
褦襶: 指避署的斗笠。劉伶造計深: 據 《世說新語·任誕》載: 劉伶嗜酒,以至計騙妻子,以醉為樂。這里借指楊志及軍漢被計誘飲了蒙汗藥酒而醉倒。竹葉: 一種美酒,借指好酒。鴆,傳說一種有毒的鳥,羽毛有劇毒,飲之立死。 夤 (yin) 夜: 深夜。 出首: 檢舉別人的犯罪行為。 騂(xing辛): 指彎弓。
《水滸記》大略本于小說 《水滸傳》第10至22回和第39至40回的有關情節。劇中描繪了宋江、晁蓋、吳用、劉唐、戴宗等梁山好漢的正面形象。同時對以蔡京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肆意榨取民脂民膏的罪惡行徑,進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抨擊,對張文遠追求淫靡生活的無恥行為作了一定的鞭撻。劇本描寫了晁蓋和宋江上梁山的過程。一些重要的關目均寫得比較出色,如“智取生辰綱”、“怒殺閻婆惜”、“宋江吟反詩”、“好漢劫法場”等等,其中“智取生辰綱”則寫得更好一些。
《剽劫》大略本于《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一回在全書中是最富有特色的故事之一,許自昌寫的這出戲,大體上保持了原作的優點,構思精巧,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整出戲生動地展現了北宋末年尖銳激烈的社會矛盾,形象地展示了農民起義軍英雄群體超卓的膽識和所向披靡的力量。
這出戲著力描寫了一個首尾完整、曲折動人的故事,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作者圍繞“智取”這一中心事件,緊扣主要矛盾沖突,展開戲劇情節。先寫晁蓋、吳用、公孫勝和劉唐假扮成販棗商人,推車藏匿在黃泥岡樹林中。這是故事的開端,初步展示了義軍三方面的優勢:天時、地利、人和。“炎蒸”是天時,“森森樹蔭黃泥嶺”是地利。晁蓋問:“白勝怎么不見?”吳用回答:“我已約定他,等他們 (指楊志等) 到了,白勝方才挑酒來哩。”首領和謀士的簡短對話,說明這一斗爭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每一個細節都有周密的考慮和安排。這就是人和。同時透露出這一戰役的總體打法——“暗施勾引”。這就給觀眾造成了強烈的懸念,以下各層即緊扣這四個字逐步展開。緊接著寫吳用相機主動與楊志爭斗,使對方作出了第一個錯誤判斷——相信晁蓋等人是“販棗商人”。這是“暗施勾引”的第一步,是故事的發展。這一層表示了官軍在天時、地利、人和上的劣勢。由于“炎天困人”,軍漢一上嶺就要倒地歇息; 由于“嶺上人跡不到”,易“遭綠林”,楊志偏不許他們歇息; 由于天時、地利上的原因,官軍內部矛盾加劇; 由于楊志拔劍嚇唬軍漢,吳用方才能主動爭斗; 由于雙方爭斗,官軍的錯誤判斷和義軍的暗施勾引同時加快了進程。這一細節小說中沒有,乃許氏創設。再寫義軍自己飲酒,勸軍漢和楊志飲酒,又借口找酒,巧妙地在其余的酒中放進了蒙汗藥,官軍作出了第二個錯誤判斷——相信剩余的酒中“不會有毒”。這是“暗施勾引”的第二步,即關鍵性的一步,也是整個故事的進一步發展。這一層充分展示出義軍人和方面的絕對優勢: 每一成員群體意識極強,配合相當默契。小說中施放蒙汗藥由吳用進行,許氏改成由劉唐進行。由劉唐放藥更有迷惑性,而且讓觀眾看出,連劉唐這樣“粗豪”的人都能見機行事,參與完成關鍵性的任務,義軍人和上的絕對優勢亦已明矣。同時也展示了官軍人和上的劣勢: 官軍與楊志思想行動極不一致,軍漢甚至要將酒飲個酩酊大醉,不去理會楊志罵他們不曉事。然后寫軍漢和楊志飲了蒙汗藥灑,倒地沉睡,晁蓋等人一齊動手,用車裝走了生辰綱,楊志等醒后無可奈何。這是“暗施勾引”的第三步,即決定性的一步,也是整個故事的高潮和結局。這一層不僅從斗爭的結局上肯定了義軍智取策略的正確性,而且暗示觀眾: 像楊志這樣武藝超群的人,依附封建統治階級、走個人飛黃騰達、封妻蔭子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最后寫公孫勝獻出解脫白勝、擊退官軍和投奔梁山的計謀。這是故事的尾聲。這一層不僅又一次顯示出義軍的人和與深謀遠慮,而且點明了義軍之所以勝利、官軍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怪他們遇生辰、便紛紛擾民生。”
這出戲在敷陳故事的同時,也注意了描寫人物,因而晁蓋的組織才能、吳用的機智果敢、公孫勝的深謀遠慮、劉唐的粗豪中見精細、白勝的隨機應變中見嚴謹以及楊志的忠于職守、細致精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現,從而有力地揭示了這出戲的主題思想。
在藝術上,這出戲也有鮮明的特色。
首先,戲劇沖突集中、尖銳,主線清晰,線索關系布置合理。這出戲設有兩條線索、三組矛盾。兩條線索: 一是楊志受梁中書差遣押送生辰綱; 一是晁蓋等人按照預定計策智取生辰綱。三組矛盾: 一是梁中書、楊志與農民起義英雄集體的矛盾,這是主要矛盾,即封建統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二是楊志與軍漢的矛盾,這是統治階級內部奴才與奴才的矛盾; 三是楊志、軍漢與溽暑的矛盾,這是官軍與自然的矛盾。這出戲不是用單線平敘的方法敷衍情節,而是將“智取”作為主線,把“失落”作為副線,又將兩條線扭結在一起推移關目的。同時將三組矛盾按照主、次、又次的關系貫穿于主線或副線中,使其交替出現,合理布置。這樣便形成了副線襯托主線,次要矛盾服務于主要矛盾的結構形式。由于溽暑難耐,軍漢渴累不堪,一上黃泥岡就要倒地歇息,楊志抽刀威嚇,遂使軍漢與軍官內部矛盾激化。這就為吳用上前阻止、爭斗創造了條件。爭斗、飲酒、奉棗、勸酒,又為分化官軍、暗投蒙汗藥、官軍盡飲蒙汗藥酒創造了條件。官軍失落生辰綱,又十分生動地反映出農民義軍的智慧和力量,反映了宋末農民起義廣闊的社會背景。由于許氏在原作的基礎上,按照戲劇的特點,將三組矛盾作了必要的集中,又加強了義軍主動進攻、先發制人的描寫,就使這出戲既階段分明,又環環緊扣; 既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又曲折有致、妙趣橫生; 既錯綜復雜、嚴密細致,又層次清晰、主線突出。可是縱觀全劇,則未能盡如人意。全劇線索過多,主線不夠突出。晁蓋聚義東溪村定計、智取生辰綱上山是一條線,宋江怒殺閻婆惜、醉題反詩潯陽樓、梁山好漢劫法場、水寨英雄小聚義是一條線。另外,還有張文遠行奸這條線。主副線交叉平敘,雖有聯系,但不緊密; 雖有宋江這條主線,但不突出; 晁蓋、宋江上山雖皆因蔡京為首的反動勢力的迫害,但不夠集中; 描寫張文遠、閻婆惜的行奸、賣俏,對鞭撻二人的淫靡放蕩,雖然不無必要,但多至八出,又有一些自然主義的描寫,這就不但渙散了全劇的結構,而且增加了劇本的庸俗成分,沖淡了主題,降低了審美價值。清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李漁在 《閑情偶寄》中提出了“結構第一”的主張。他說:“頭緒繁多,傳奇之大病也。”這就正確地揭示出戲劇結構的規律,也切中了《水滸記》的要害。此劇在后世雖然演出較盛,但多以折子戲與觀眾見面,如“借茶”、“劉唐”、“拾巾”、“前繡”、“后繡”、“殺惜”、“活捉”等折子戲常在昆曲舞臺上出現。這種現象,恐怕與全劇結構松散,卻不乏好的折子有關。
其次,由于人物集中、場景集中、矛盾沖突集中、主線突出、結構合理,就易于進行襯托、對比。由于多年來生辰綱“連遭綠林”,梁中書在選擇押送軍官時,頗費了一番心機,終于找到了楊志這個精明細致、武藝高強的干辦。楊志又把押送生辰綱看成加官進級、封妻蔭子的良機。當梁中書以“抬舉”作為押送的報賞時,楊志當即表示:“承恩自舊,銜環已久,既蒙不棄駑駘,怎敢輒辭牛走。” (第七出) 在這出戲里,楊志忠于職守、精明強干的性格表現得十分突出。但由于他走的是一條依附權奸以求個人發跡的道路,違背了人民的愿望,連軍漢也不聽他的。這就不能不在晁蓋為首的義軍面前遭到徹底失敗,弄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后不得不逃奔梁山。這說明楊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改弦更張走晁蓋、吳用的道路才是正理。楊志的精明反襯出晁蓋、吳用一群的智慧; 楊志與軍漢的指揮不靈、步調不一反襯出義軍的團結一致、配合默契,以集團意志為個人行動的指南;以楊志的徹底失敗、必歸水泊反襯出晁蓋的農民義軍所向披靡,天下歸心。
第三,與全劇相比,這一出語言比較通俗和符合人物性格,賓白則更好一些。從全劇看,曲詞喜歡追求駢詞儷句和排比用典,即使賓白也不乏古奧晦澀、佶屈聱牙的句子,甚至虔婆、媒婆也不例外。但是這出戲就不大一樣。楊志和軍漢同唱一支曲子,從曲詞卻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格。楊志唱“莫辭勞頓,須知日遠長安近”。人們常以“日近長安遠”表達向往帝京的意思,這正是楊志此時催促軍漢急行的真實意圖。但楊志又是個精明細致的人,絲毫不能在軍漢面前透露踩著別人的肩膀上爬的天機,所以說成“日遠長安近”。這似乎是說眼前的太陽并不算很毒,再加把勁,黃泥岡一過,離東京就更近了。而軍漢卻沒人許以“抬舉”,他們既沒有喝過楊志那么些墨水,也沒有楊志那么些彎彎腸子,因而一開口就是直通通抗爭的語言:“嘆炎天困人,嘆炎天困人,重負不能勝,微軀已將隕!”軍漢被蒙汗藥酒麻翻,晁蓋等人推車裝了生辰綱,合唱的 【金線花】 曲詞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既表達了對楊志一群的輕蔑之意,又表達了對智取生辰綱勝利的歡悅之情。賓白中從小說中借來的話“由你奸如鬼,吃了洗腳水”! 這可能是當時農民中的熟語,用在這里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婦孺皆知。這出戲第五層里公孫勝的一段道白細致、嚴密,與他深謀遠慮的性格十分和諧。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李漁·比目魚(第十四出利逼)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