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朱有燉·仗義疏財(第一折)
貧苦農民李敞古為繳官糧, 帶著全家人到東平府去賣兩個兒子。 途遇催收官糧的趙都巡。 趙欲強娶李敞古的女兒千嬌,李不從,被趙吊打。恰在這時,梁山好漢李逵與燕青買糧食路過這里, 問清緣由, 要代李敞古交納官糧五十石。趙蠻橫不允,遭到李逵與燕青的痛打。打跑了趙后, 李逵又送兩車糧食給李敞古。 趙都巡賊心不死, 到李敞古家中索要千嬌。 李敞古只好到梁山求救。 宋江便派李逵扮成新娘, 燕青扮成媒婆, 大鬧趙府, 救護李敞古一家。 元帥張叔夜前來招安宋江, 李逵受李敞古的鼓動, 接受招安,并勸說宋江歸順了朝廷。時正方臘造反,官軍屢屢失利,于是,朝廷便命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剿滅了方臘起義軍。
(凈孤扮趙都巡引公吏人上開云) 自家是趙都巡。今蒙上司差遣,下鄉去催趲秋糧。(做喚科) 伴當每! 我這一遭下鄉去催糧, 好歹多問那欠糧的百姓, 討些錢物來也。 (下) (外扮李敞古引正旦二 上云) 老夫姓李,家住在東平府劉家村。老夫平日直實, 因此上人喚老夫做李敞古。 嫡親的四口兒: 這是我渾家崔氏,這是我女兒千嬌,年長一十八歲。這兩個是我兒孩兒,李寬,李裕。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一歲。為因老夫家貧,拖欠了官糧五十余石。官府催併收納,老夫無奈,將這兩個小兒子,前去東平府城內賣了,換些糧米納官。行到半路,天色晚了,兀的前面一座古廟。老妻,俺向廟中宿一夜,明日入城去也。(做到廟科) (凈孤引公吏上云) 自家是趙都巡,因為催糧到此,天色昏晚,此處無有人家,且去兀那廟中歇一歇馬。(做見外問科) (外備說云云了) (凈背云) 催糧倒且不打緊,兀的一個好女子! (回云) 老丈丈,這個女兒是你什么人? (外云了 ) (凈問婚了) (外云了) (凈) 你今欠糧五十余石也不緊要,我只將你欠的糧,灑派在別的戶兒身上,替你納官便了。小官有句話敢說么? (外) 官人說有何妨! (凈趨蹌云) 老丈丈,你這女兒千嬌,小官要娶做娘子,未知丈丈意下如何?(外) 老夫只這一個女兒,年紀幼小。官人來催糧,老夫欠的糧不敢不納官去。老夫豈肯將女兒買囑官人,不納官糧,卻將糧灑派與他人,苦害貧民,這話依不得官人說。(凈怒云) 伴當,吊起這老子! (做吊科) (凈) 伴當,將酒來吃。喚過那女子千嬌來與我把盞。(做飲酒科) (二末扮黑旋風李逵、浪子燕青上云) 我是宋江的兄弟李山兒。這個是浪子燕青。蒙宋江哥哥差往東平府糴買糧食。今糴了一百余石,趕著五輛大車。天色晚了,前面無店。遇著這清秋時月,路途中是好景致也! (同唱)
【仙呂點絳唇】 看了這一帶青山,兩行白雁。秋空晚,楓葉凋殘,籬菊迎霜綻 。
【混江龍】 平堤古岸,小舟閑卻釣魚竿,黃蘆野水,紅蓼沙灘。遙聽犬聲行客喜,倒騎牛背牧童還。趁半竿斜日把后車催,望幾家燈火將前村盼。正投林鳥倦,出岫云閑。
(李) 路遙車重,好費心力也! (二末唱)
【油葫蘆】 千里驅馳兩鬢斑,風露寒。猶勝如煙波名利大家難。經了些羊腸古道行程趲,看了些馬頭風月吟鞭懶。 亂石堆高嶺㟪, 斷橋橫淺水灣。正值這滿川黃葉郊墟晚,呆答孩的斜倚寶雕鞍。
(李) 天色晚了,前無客店,且在此古廟前,將拽車的頭口放吃些草,到半夜早行。(二末唱)
【天下樂】 時復高歌把劍彈,入得門闌,(做望科) 遙望著古廟間,見佳人手擎著村務盞。狂客被歌酒迷,好花教風雨僝,一個個蹙愁眉淹淚眼。
(做入廟科) 官人,這兩三個老的小的,為甚事來吊在樹上?(凈) 不干你事,你休管! (李又問外科) (外云了) (又云) 為官人要娶我女兒,我不肯與,因此吊著俺。(李背云) 這廝好是無禮也! 古人說路見不平人,拔刀與相助。我且向前先勸他一勸。(向前告凈科) 這老的是俺親人,小人將著一百石糧食,今就替這老叔叔還了五十石,官人放了他罷! (凈) 你是他的親?你肯保這親事,教他將女兒與我為妻! (李) 官人要時,等他納了官糧,卻使媒人來說親,卻不好? (凈) 怎地等的到明日,今夜便要在這廟后成親。我一石米也不要他納官。(二末怒云) 好是強騙人閨女,這等無道理呵! (做打凈科)
【醉扶歸】 打這廝忒淫濫污官宦,將百姓苦傷殘! 便做你催糧呵? 不曾教你倚著勢把平人婦女奸。這是你將公事能迭辦? (凈) 伴當上前來救一救,打壞小官了。(李) 打這廝左右人幫閑鉆懶,那些兒肯救濟民涂炭。
(公吏人來相打,被二末打番,各皆走了) (二末唱)
【金盞兒】 我見他數十個逞著兇頑,我子一二合打的彎跧。子我這莽拳頭上實無眼, 打的他四零星散恰便似癲癎癎。 打的他七林侵尋鬼窟,荒篤速拜神壇。(凈) 廟里上圣救一救! 金鞭指路,圣手遮攔咱!(二末唱) 他劃自叫金鞭來指路,圣手與遮攔。
(凈一行皆下) (二末解放外并俫科) (外拜云) 若不是兩個哥哥救了老夫,險被那官人打壞老夫,又奪了千嬌女兒。敢問貴姓,是何處人? (李) 俺是梁山寨上宋江家兄弟,我是李山兒,兄弟是浪子燕青。老叔叔姓李,山兒也姓李,就在此結義。叔叔,受山兒四拜。(拜科) 老叔叔回家去,將我這兩車糧食,與叔叔且將去納完了官糧,休去城中賣孩兒去罷! (外) 多謝兩個哥哥是大恩人,老夫又恐趙都巡再到老夫家中炒鬧。(李) 若再來欺悔你女兒時,你來俺梁山寨上,只告俺宋江哥哥與你整理。
【賺煞】 我子待一念濟孤貧,半世扶危難。怎肯把仗義疏財意懶。試看山兒這一番,直教那潑無徒膽戰心寒。(燕) 與了人糧食,到山寨上恐怕哥哥怪。(李) 若回還,俺哥哥喜笑開顏,便與了五十石糧食有甚罕。(外) 老夫敢不敢將這糧食回去? (二末) 你將去不妨! 若那廝再要你女兒擎臺過盞,再若是強奸廝犯,你來告俺宋江哥哥,差了我呵! 把那趙都巡的濫官衙番做鬼門關。(同下)
都巡: 官名,都巡檢的簡稱,負責練兵與捕盜等事務。催趲 (zan攢): 催促。兀的: 這。趨蹌科: 快步走近的動作,表示恭敬。把盞: 斟酒。吟鞭: 意指詩人在馬上持鞭吟詩。呆答孩: 呆呆地,形容悶悶的神情。答孩,語助詞。村務盞: 粗糙的酒杯。僝 (chan禪): 折磨。迭辦:辦理。七林侵: 慌亂貌。荒篤速: 形容忙亂、慌張的樣子。金鞭指路,圣手遮攔: 道教中神道王靈官,專除邪祟,求其庇護者,多用這兩句話作為祝告。有甚罕: 有什么希罕?
看過這一部劇作的人大都會生出這樣的疑問,朱有燉作為明朝的一個王子,作為最高統治階層的一員,為什么會描寫梁山好漢的故事,這豈不是歌頌造反的“亂臣賊子”? 為什么會反映貧苦百姓的苦難,這豈不是站在被壓迫人民這一邊?要正確地理解這一問題,必須從藝術的繼承與作者創作此劇的真正意圖來看。
先從藝術的繼承這一方面來說。水滸戲不是始于朱有燉,元代巳有之。元雜劇中的水滸戲約有三四十種,這些水滸戲的內容幾乎都是反映權豪勢要或奸人歹徒對善良、弱小百姓的欺凌和梁山好漢對他們的斗爭,這幾乎成了水滸戲的內容模式。朱有燉作為思想藝術水平不高明的劇作家,他沒有能力突破以往的模式,只好沿循著前人的水滸戲的路子。拿該劇與元代的水滸戲相比較,模仿的痕跡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元雜劇 《黃花峪》寫了一個蔡衙內,他在眾目睽睽的酒店內,調戲窮秀才劉慶甫的妻子李幼奴。劉不滿,蔡竟把劉吊起來毒打,并把李幼奴搶走。《仗義疏財》 中的趙都巡,多么象這蔡衙內。又 《黃花峪》中,楊雄看到蔡衙內欺負秀才夫婦,怒斥道:“你這廝無道理,荒淫相,你怎生迤逗人家女紅妝!”并把蔡衙內狠揍了一頓。再看《仗義疏財》中的李逵,見到趙都巡欲強娶千嬌時,怒喝道:“好是強騙人閨女,這等無道理呵!”說著就把趙都巡拖翻打了。李逵和楊雄,又是多么的相象。這樣比較一下,使我們得出,朱有燉描寫梁山好漢的英雄行為與下層百姓的不幸,只是因襲了元代水滸戲的的題材與人物塑造的模式。
再從創作意圖來說。當我們分析一個人物時,不能用簡單的階級分析的方法來分析。若認為統治階級的人對貪官橫行、社會腐敗的現象無動于衷,那就錯了。作為王子朱有燉,從朱家王朝的長遠利益出發,他肯定希望整個明朝社會官員清廉、忠于職守,這樣,社會秩序穩定,大明政權就會永遠鞏固。而決不會希望貪官污吏橫行的現象出現。因此,他對于趙都巡這樣的不法官吏也是反對的,對李逵的見義勇為的行動是贊賞的。但是,作為一個王子,他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來看待梁山英雄的。他不反對李逵等人救助弱小、打擊強暴的正義行為,但又認為這樣的行為不能越出封建社會的“法度”。所以,劇本安排李逵在花燭之夜逮住了趙都巡后,不是以百姓的名義處決他,不是抄走趙搜來的民脂民膏,而是把趙都巡綁在中庭,把數十箱銀子封起來,等待官府來查辦。另外朱有燉也不讓梁山好漢與官府長期對抗下去。而是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賊,自覺地接受朝廷的招安,為朝廷服務。所以,從作者的創作意圖來看,作者描寫梁山英雄和老百姓的不幸,并不說明他站在勞動人民這一邊。
《仗義疏財》一共有五折,而第一折不論在思想性還是在藝術性方面,都勝過其它四折。
它逼真地描繪了一幅農民在生死線上掙扎的悲慘的畫面。 李敞古,一個貧窮到骨的農民,官府竟然要他交納秋糧五十石。五十石哪,一石一百二十斤,五十石就是六千斤。若以古代山東旱地的畝產量三百斤計,就要二十畝地。一個貧窮的農民哪里來的二十畝地啊?在這種情況下,他只好忍痛去賣兩個兒子。兒子是他晚年的依靠,是他的心頭肉啊! 賣一個,還不夠繳糧的數目,得要賣兩個。可以想象, 李敞古的心里是多么的痛楚。 如果他有一絲一毫的辦法, 決不會去賣親生骨肉,只有社會把他擠兌到死角上了,他才會這樣做。就在這種境遇下,萬惡的社會仍沒有放過他。好色之徒趙都巡又要強娶他女兒千嬌。他不肯,這個官吏就把他們四口人吊樹上。這個世道還有秩序嗎?還有公理嗎? 沒有! 一點兒也沒有! 按理講,官吏是執法的,是維護社會秩序的。然而,破壞法律、擾亂秩序的,恰恰就是他們。他們可以隨便取消一個人的賦稅,而又把取消的賦稅加在別人頭上,他們可以讓看中的良家女子來供他們無恥的淫樂,他們可以隨便吊拷無辜的百姓。官吏們既是如此,這天下哪里還有說理的地方呢?對于李敞古這樣的下層百姓, 真是上天無路, 入地無門哪。 若不是碰上李逵等人, 千嬌一定會被奸污, 李敞古一家四口人一定會被吊打壞,他們的兒子也一定要被賣掉。那么,這個家就完全毀了。戲劇中的李敞古因偶然的機會碰到了梁山好漢, 但生活中眾多的“李敞古”呢? 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家破人亡。因此說,第一折再現了農民的苦難生活。
第一折在塑造趙都巡、 李敞古形象方面也是相當成功的, 作品更多地是通過他們自身的語言動作來表現。趙都巡下鄉催糧,但當他看到美麗的千嬌時,馬上尋思道:“催糧到且不打緊,兀的一個好女子!”見到漂亮的女孩子,就把公事放在一邊。一個好色之徒的嘴臉立即暴露了出來。為了達到目的,他故意裝成一副斯文的樣子。輕聲慢語地稱李敞古為“老丈丈”, 并詢問了李敞古的境況, 當知道李正準備賣掉兒子交納公糧時,立即喜上眉梢,心生一計道,你的糧不用繳了,我把它攤派到別人身上。 他說到這里, 故意停頓一下, 他認為李敞古這樣的窮鬼聽他這么一說,一定會感激涕零,把他當大恩人看待。那時,再提出要他女兒一事,自然是水到渠成。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 李一聲不吭。 李敞古何以會這樣呢? 因為他已經從趙都巡一雙賊眼滴溜溜地放在女兒身上,和打聽女兒嫁人沒嫁人,看出了他不安好心,再加上要把自己的公糧隨意加到貧苦的鄉親身上,更可見這姓趙的是一不良之輩。 趙都巡等了半晌, 也不見李敞古有半點表示, 就只好自己提出來。但又怕事情弄僵,繼續裝著恭敬的樣子道:“小官有句話敢說么?”李敞古知道他將要說什么話, 就沒好氣地說:“你是官人, 誰能不讓你說話?”趙都巡便老著面皮說自己看中了千嬌。 李敞古這時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對這個無恥之徒吼了起來:“我女兒才十八歲,你看看你多大了。你還想把我的公糧攤派到別人頭上,這是你當官干的事情嗎?!”趙都巡這個橫行不法的官吏,哪能容忍一個窮老百姓的指責, 立即把李敞古四口人吊了起來。 這時, 他的邪欲再也壓制不住了, 當著李敞古的面, 強迫千嬌為他斟酒, 并調戲她。 但李敞古并不屈服。恰好在這時李逵、燕青來了,他也不知道李逵能否救他們,也不怕趙都巡的進一步迫害,當李逵詢問他時,他趕忙揭發了趙都巡的罪行。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品通過人物的語言、心態、動作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趙都巡、 李敞古兩個人物的形象, 趙好色重財,奸刁蠻橫; 李則正直善良,無私無畏。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朱有燉是一個創作水平一般的作家,在藝術上還缺乏大家的手筆。如在第一折中就表現出人工痕跡太重的毛病。 譬如, 為了讓趙都巡能在古廟里碰上千嬌, 為了表現李敞古不同意趙都巡娶千嬌,作者有意地安排千嬌隨他父母一起去賣弟弟,有意安排李敞古賣兒子而不賣女兒, 這樣的情節是不符合實際生活的, 賣兒子為什么要帶女兒去呢? 家里現放著一個十八歲的女兒,不找個婆家索要彩禮,倒斷自己的香火去賣兒子,于情于理都說不通。又如在曲詞上,也不吻合人物身份。李逵一出場所唱的曲子,不象從一個英雄好漢的嘴里出來的,倒象一個隱居山林、流連風景的文人學士。
上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徐石麒·買花錢(第一折)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借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