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元稹早年有艷遇,知遇的是一位貌美多才的少女。晚年追憶往事,寫下了《離思五首》,五首首篇(一作《鶯鶯詩》)云:“殷紅淺碧舊衣裳,取次梳頭闇淡妝。夜合帶煙籠曉日,牡丹經雨泣殘陽。低迷隱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頻動秋波嗔阿母,等閑教見小兒郎。”可知那女子雖不屑艷服濃妝,卻見璞玉生輝之美;似笑非笑,明媚動人,不施脂粉,散漫清馨。但因背阿母而私遇,終因缺媒妁而未成姻眷。這里選的是《離思五首》中的第二首,描繪的是“相遇”后清晨看她梳頭的一個小片斷。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元稹考進士之前,就讀于某寺院,這是寫小樓清幽優美的環境。從描寫中可知,這山寺座落于明山秀水之中,山泉從山上流下來,散漫地繞過小樓前的臺階,又散漫地潺潺流走。這小樓就在“萬樹桃花”的掩映之中。這真是一個讀書的好環境,也是一個才子佳人相遇的好地方。
后兩句寫清晨情景:“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道書”,指《莊子》、《老子》之類的道家之書。元稹生平“委身《逍遙游》,心付《頭陀經》”(白居易《答和十首》贊元稹語),是尊佛奉道的,這是表面一層含義。另一層含義則是隱喻。我們知道,讀釋誦經是為了成佛,讀道煉丹是為了修仙,這“閑讀道書”也是暗喻“讀道書而遇仙子”。所以接下來說“慵未起”,“慵未起”就是懶得起;實際上是因眷戀枕席而舍不得起。起床之后,便在“水晶簾下”看起她的梳頭來了。這里雖然沒有說她如何秀美、明艷,但上有“萬樹桃花映小樓”的描寫和“水晶簾”的映襯,下有妙齡書生“看梳頭”興致的敘述,便會使人想象到她那“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的明媚動人風姿了。
這首詩,通篇景色幽麗,豐神旖旎。作者極善于運用烘托之筆。如果把全首比作一株鮮花,那么前三句盡為枝葉,末一句才是花朵;詩人是著力描繪枝葉而朦朧地描繪花朵。由于有了前三句作生動的烘托,雖不寫她風姿如何明艷秀美,其姿質之動人自在想象之中,因而這“水晶簾下看梳頭”便成了傳世的名句。
上一篇:李紳《卻望無錫芙蓉湖五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