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
丹橘村邊獨火微,碧流明處雁初飛。
蕭條落葉垂楊岸,隔水寥寥聞搗衣。
文宗開成年間,李紳將自己的一些詩作編為一集,收錄的多是他宦游各地觸景生情的隨感之作,取名叫《追昔游》詩集。這個名字,反映出了作者感嘆時世的惆悵情懷。《卻望無錫芙蓉湖》就被收入了這個集子。原詩共五首七言絕句,這里只選了其中的第二首。
據《舊唐書》和《新唐書》本傳記載,李紳六歲喪父,仕途也并不順利。他多次被調換官職,到過許多地方。《卻望無錫芙蓉湖》似作于開成初年,李紳出任河南尹時,但無確證。
芙蓉湖,在今江蘇無錫市西北,相傳開鑿于戰國時期。宋代始堰湖為田,至明萬歷年間就已全部改為糧田了。但在唐代,想必還有一番山寬水遠、岸柳縈繞的景色。李紳本是無錫人,他的《過梅里序》云:“家于無錫四十載,今敝廬數堵猶存”。從詩中的描寫看,這一組詩是寫在作者離開家鄉的時候。卻望,即回望。題目中的“卻”字暗示了作者對家鄉依依不舍的感情。
這首詩的第一句,點出了湖邊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它以湖光山色為背景,“丹橘”、“獨火”,則在這幅畫面上加上了一兩點醒目的色彩,使人感到一絲溫意。
第二句和第三句,通過大雁南飛,落葉蕭條,寫出了芙蓉湖邊的初秋景色。以描寫秋色來抒發失意、惆悵的情懷,這在古代詩歌中隨處可見。在這首詩中,秋色的描寫也正好與作者對故鄉的懷戀交融在一起,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愁思。最后一句,寫寂靜中傳來的搗衣聲。古時做衣用的綢縑,因質地粗硬,須搗之使軟,以便裁制穿著。這本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但詩中通過依稀可聞的搗衣聲,暗示出了村中人們的日常生活,使人聯想到他們的勞作休息,世代繁衍。這就使作者對故鄉的依戀之情又上升了一層。
與《憫農》二首相比,《卻望無錫芙蓉湖》的立意和風格都有差異。這里沒有《憫農》詩那樣的樸實凝練,直抒胸臆,只純寫山水景色,而眷懷故土之情卻從景物描寫中自然流出。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中說:“閑淡自然,唐人固有此一種,阮亭所賞也。”《卻望無錫芙蓉湖》就屬于這種風格的作品。
上一篇:劉禹錫《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元稹《離思五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