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陶淵明·擬挽歌辭三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挽歌,是哀悼死者的歌。這里作者借擬挽歌,來抒發自己內心憤慨的詩篇。這首詩是《擬挽歌辭》三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賞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兩句,作者開篇就揭示了自然中亙古不變的規律,有生必有死,語意恬淡自然,渾不把生死放在心上,表現出詩人的豁達胸懷。
“昨暮同為人”以下八句,詩人對一朝身死作了設想。昨天還都是人,今天都身登鬼錄,魂魄在哪里,只不過是干枯的身體放在空空的棺木中罷了。兒子啼哭,良友傷心,得失全不知道,是是非非誰又能覺察得到、分辨得清。這幾句,詩人借一朝身死,流露對黑暗社會的憤怒指斥。“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兩句,詩人大發感慨:千秋萬代以后,誰還知道是榮還是辱?奮激地指斥當時的社會,并且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思想,榮辱無人知曉,又何必去建立什么功名呢?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兩句,把詩人看破生死榮辱,一語道出,語句詼諧,幽默。
全詩語言樸素,風格看似平淡,實則慷慨激昂,表露出詩人看破生死榮辱的豁達情懷。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庚信·擬詠懷(其七)》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北朝民歌·敕勒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