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北朝民歌·敕勒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一首敕勒族的牧歌。敕勒是古代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部落,當時他們居住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過著游牧的生活,遼闊的草原造就了他們豪爽率直、勇悍坦直的性格,正如這首粗獷雄渾的牧歌。
原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賞讀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平實而簡煉地交待了敕勒族生活的地點與環境。“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準確而又奇特地比喻出了敕勒族的生活體會。由于草原平坦而遼闊,放眼望去,天連草原,草原連天,就像一個大氈帳籠罩在大草原上空一樣,呈現出強大的氣勢和力量。
“天蒼蒼,野茫茫”,用奇特的比喻寫出了陰山下大草原的特征。“風吹草低現牛羊”,是全詩的靈魂,成群的牛羊散布在豐茂的草原中,隨著風吹草伏,時隱時現。整個畫面開闊無比,又充滿了無限的動感,雖然其中沒有提及人的活動,但牛羊的主人——純樸自然的敕勒族呼之欲出,并且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這首詩渾厚蒼茫,雄渾豪放,語言質樸自然,簡煉明快。雖然是用漢語翻譯過來的,但依然瑯瑯上口、傳唱千古。試想當年敕勒族人民放聲歌唱在廣袤的大草原上的情景,該是怎樣的一種意境!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陶淵明·擬挽歌辭三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蘇軾·新城道中①二首(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