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一首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
迫脅王侯兮強(qiáng)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
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
我無忠良兮何故棄國?
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
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財(cái),
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
呂氏絕理兮托天報(bào)仇。
西漢初期,呂氏一度專政,殺戮了不少劉氏子弟。這首詩即劉友被害前的寫實(shí)抒懷作。劉友是漢高祖劉邦之子,被封為淮陽王。當(dāng)趙隱王如意被害后,封劉友為趙幽王。漢惠帝時(shí),諸呂將呂氏女強(qiáng)嫁給劉友,劉友不愛她,而重情于別的妃子。呂氏女因被冷落而記恨在心,在呂后面前進(jìn)了讒言: “劉友說咱姓呂的怎配做王?說等你死了,他就狠狠打擊呂氏!”呂后聽罷大怒,速召劉友至京城。召來之后就令衛(wèi)兵困起他,不準(zhǔn)給他吃食。有的大臣偷送食物給他,該大臣就被逮捕。劉友饑餓難忍,悲憤不已,寫下了這首詩。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qiáng)授我妃。”開頭兩句講的是:諸呂掌握了大權(quán),劉氏的勢力衰微;他們壓迫、威脅其他王侯,強(qiáng)行讓我娶了呂氏女為妻。這里的“用事”指執(zhí)政。 “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這兩句講:我的呂妃已然深深恨上我,用憎惡的言辭誣陷我。說壞話的女人會亂國誤事,但握權(quán)的呂后卻不曾覺悟。這里的“誣我以惡”即“以惡誣我”;“上”指呂后;“寤”,覺悟。“我無忠良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與直。”這兩句是說:若是我有反叛之意的話,為什么會離開自己的封地?看來只有在田野里自殺才能向蒼天道明是非曲直。這里“中野”指田野。“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財(cái),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詩意是:如此遭逢可悲可嘆令人后悔莫及,真不如早早自裁免遭此罪!句中的“財(cái)”即“裁”,“自財(cái)”即“自裁”、 “自殺”。寫到這里,既寫了悲慘遭遇,也寫了悔恨心情:被迫娶妻,無端受誣,身受軟禁,饑餓纏身,呼天不應(yīng),呼地不靈。這一切,全是呂氏造成的,眼看自己將因饑餓致死,因而呼出: “呂氏絕理兮托天報(bào)仇!”說呂氏滅絕天良,即使自己死了,也要托老天爺報(bào)此深仇!
最后,劉友倒底是在幽禁中活活餓死了。死時(shí),以普通百姓的葬禮埋了這漢朝開國皇帝之子。
劉友用當(dāng)時(shí)流行的“騷體”寫出了自己的厄遇,揭露了呂氏的霸道、殘忍,強(qiáng)烈地表達(dá)了詩作者報(bào)仇雪恨的愿望。言志之詩,不假雕飾,悲憤之情,躍然紙上。
上一篇:橘柚垂華實(sh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歌一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