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序
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此四人者,人杰也。”時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其后三年,過許,始識公之仲子今丞相堯夫。又六年,始見其叔彝叟京師。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見如舊,且以公遺稿見屬為敘。又十三年,乃克為之。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敘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淮陰侯見高帝于漢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策曹操、孫權,規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今其集二十卷,為詩賦二百六十八,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悌,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發于口者也。又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非能戰也,德之見于怒者也。
茅鹿門曰: 此作本以率意而書者,而于中識度自遠。
張孝先曰: 上半篇敘景慕之情,中言公規模先定,末乃言其文集底蘊。要分段落看。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蘇氏族譜亭記》原文全文
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荀卿論》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