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典文章賞析·柳宗元《宋清傳》原文|注釋|賞析
柳宗元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讎,咸譽清。疾病疕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虿蛔R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虺鈼壋翉U,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嗚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能有望報如清之遠者乎? 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市道交”豈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绷壬唬骸扒寰邮胁粸槭兄溃欢映?、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 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p>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司馬遷首創本紀、世家、列傳這些專記人物一生事跡的體例。凡社會地位不及本紀、世家規格,而又于當世有豐功偉績,或較大影響者,均在人傳范圍之內。司馬遷出身世代書香之家,又曾游歷四海名山大川,“為文疏蕩,頗有奇氣”,善于將枯燥乏味的歷史事件,連綴成文學氣息濃郁、形象生動,而又不失史實的人物傳記。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原列傳》、《李將軍列傳》等,多為后人以文學佳品拜讀。此后,世代史官、文人學者紛紛規摹效仿司馬遷所為,每遇卓異之人,便為之立傳,以圖后世從中獲得啟發和鼓舞,或以此警勸后人“杜惡從善”。
柳宗元是古文八大家之一,又是具有新思想的改革派。他的文章總是充溢著卓然不群、超越時人的見解。一部《柳河東集》,大部分作品是有的放矢而發,專事游戲并無實際內容的詩文未曾多見。
《宋清傳》是柳宗元傳記文學的名篇之一,寫一個既不屬王侯世家,又并非達官顯貴的藥材商人,依靠自己異于他人的經營之道,贏得世人廣泛贊譽,終于致富的故事。以通常入傳慣例而論,宋清這樣普通的市井買賣人,根本無立傳資格,然而柳宗元卻不受傳統成規所限,毅然為這位超凡脫俗的小人物立傳。察宋清所為,果然與眾不同。他本是個藥材商人,但卻不以逐利為其經營的唯一目的。從經營方式上看,宋清不計一時一事的小利、近利,所賣之藥樣樣貨真價實,用其藥者,無不療效顯著,藥到病除,因此商業信譽極高。經營之時,他寬以待人,對任何人都以誠相待,終于聲名遠播,生意愈加紅火興旺,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家大戶。對于宋清所為及其致富之方,作者深感奇特,與官場盛行的“炎而附,寒而棄”的丑惡行徑比較,宋氏那種于富貴者、貧賤者,得勢者,失勢者均能一視同仁,真誠相待,并熱心救急扶困,奉送藥而致富足的卓然之舉,堪稱時代的佼佼者。作者認為,宋清所為是根治社會弊端的良方,將有補于當世,遂命筆鑄成此篇。從另一個方面看,為宋清這個普通人立傳,宣傳他的“誠”與“義”,可揭露官場的黑暗及士大夫們的卑劣行徑,以寄托作者對社會的憂思、不滿和憤怒。全文重點突出,人物形象鮮明,分三層加以敘述。
首先,柳宗元介紹了宋清為何許人。他是長安一個專事賣藥的商人,不同于一般買賣人所為,從不坑害同其交往的人,無論是采藥人,行醫的郎中,不分高低貴賤,一概以誠相待,或予高價,或付好藥,從不讓他們吃虧。作者接下去列舉了幾種情況:其一,長安的郎中們開方配用宋清的藥,往往藥到病除,立見成效,銷售很快,因此無論是郎中,還是用藥者“咸譽清”(咸:全、都)。其二,患有內、外科疾病,希望盡快治愈的人,“亦皆樂就清求藥”。表明宋氏藥確乎為療效顯著的“善藥”。其三,對一時無錢,以字據求藥的貧賤病人,宋清扶危濟困,概予“善藥”,以至“積券如山”,但宋氏卻從未“詣取直”(詣yi,前往)。其四,某些借據來自遠方,宋清不識買藥人也不予拒絕,依然售藥如故,從“不為辭?!逼湮?,年終結賬,有的借據無人還錢,宋清“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宋清所為,藥市人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有道德的人,還有人說他是“大傻瓜”。面對人們褒貶不一的議論,宋清表明心跡,他說:“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文章起首,敘述宋清待人處世之道,文字準確精練,語言和緩平實,讀來頗有親切感。宋氏“愚鈍”忠誠的經營方式,在人們贊譽、恥笑乃至猜測聲中確立懸念,不僅開門見山的展露了宋清的不同凡響,給讀者以新穎奇特,而且還為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段尾引述的宋清言論,是本段宋清為商狀況的總結,也是宋清為人的寫照,文字平淡無奇,合乎“庶民”身份,讀來有一種面對宋清,身臨其境之感,推敲字里行間之意,頗堪玩味。從字面看,他的話質樸無華,語調穩重和緩,態度不卑不亢,正是他個性的表露。透過他的談吐,深入領會其言談內意,會感到宋清是一個和善、憨厚而又老成持重的忠厚長者。從宋清言談可知,他不驕不躁,實事求是,柔中見剛,對稱他為“蚩妄人”的某些人,他并未還以詬罵,僅以一“謬”字作答,既表明了本人的反對意見,又體現了宋清“宰相肚中能撐船”的氣度。柳宗元在本段中,處處都在稱贊宋清,然而卻無一贊詞見諸筆端,尤其宋清的一席話,更是平淡中見溢美,實為絕妙之筆。
文章第二段,作者分析了宋清致富的原因。以“誠”與“義”待人,這是宋清“善有善報”,財源不絕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些“焚券者”,一旦“至大官”,“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其由此而得與“賒死者千百”的所失相比,“不害清之為富”。另外,宋清做買賣眼光遠大,從不為眼前小利而斤斤計較,因為他“取利遠”,當然“遠故大”。財源因此而盛。再有,宋清始終以真誠待人,任何情況下“不為妄”,并且從未懷疑和動搖,長期“執其道不廢”。為充分說明宋清經商“秘訣”,作者理論分析之后,又從社會底層中選擇了幾種人,即“斥棄沉廢者”和“落然者”。他們地位低下,遭人冷遇和歧視,而宋清卻不以其卑賤蔑視他們,不僅“親與交”,且“與善藥如故”,使這些受盡社會欺侮的人因此而感激涕零。這些人一旦交上好運,必以厚金重報宋清恩德。在此段中,作者緊扣“誠”與“義”展開議論?!胺偃笔恰罢]”與“義”的具體表現,一般人難于做到,但宋清卻常為而不懈,這表明宋氏是切切實實理解“誠”的涵義,而且身體力行地以“誠”待人,甚至“焚券”以示其誠之真切,結果,他迎來了紛至沓來的“饋遺”。這是明寫“誠”的作用。其后的“取利遠,遠故大”也是在寫“誠”,但卻是隱寫不是明寫?!叭±h”,“誠”是其基礎和關鍵。宋清大名傳而至遠,是因其“誠”之使至,作者此處,是以隱意喻其“誠”。本段后面宋清善待“斥棄沉廢“與“落然者”的實例,是柳宗元的高明之筆。那些身處社會底層、無錢無勢的人,宋清尚且“親與交”,地位較其為高的人,宋清如何相待,便不言自明。此舉既節省了筆墨,又可收以少明多的效果,足見大家手筆,確乎身手不凡。
本文第三段,柳宗元將宋清的處世方式與“炎而附,寒而棄”的官場現象進行了對比,充分肯定宋清所為,并針對所謂的“市道交”展開議論,認為宋清是“市人”,但其“交”重“誠”與“義”。世人若都持此“市道交”永而不廢,必將有意于“窮困廢辱”者,是利國利民之舉,提而倡之將于整個社會有益無害。與上述說法對立的人認為,宋清“非市道人”,原因在于“清居市不為市之道”,“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卻爭為“市道交”,兩相比照,判然分明,各級官吏所為如何,都可以在這種比較中,顯現突出出來。被封建社會視為“末流”的商人,每以追逐厚利為宗旨,有時甚至為此不擇手段,而宋清所為卻異軍突起,不僅有別于一般商人,更遠過官場吏員所為,作者遂即得出官不如商的結論,無情地鞭撻了“炎而附,寒而棄”,趨炎赴勢,嫌貧愛富的各級官吏,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第三段是本篇的核心,全段依然圍繞“誠”與“義”展開議論,著意于抨擊當時社會的弊端,以反詰句的行文,將士大夫們恪遵“市道交”的慣技,唯求“炎而附、寒而棄”的嘴臉,無所遺漏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作者聯系現實生活進行對照論說,慨嘆官場的世態炎涼,本段兩個反詰句,使用恰到妙處,不僅加強了語氣,增強了氣勢,而且更內含道不盡的弦外之音,令人遐思不已!
這是一篇饒有興味的傳記文,是柳宗元有感于社會現實及世態炎涼的憤激之作。文章條理清晰,取材得當,愛憎分明,議論直言無隱,切中要害。通篇蘊含著豐富的哲理,發人深思。柳宗元精于遣詞造句,文筆峻潔。行文中常以反詰句式出之,如“清其有道者歟?”,“今之交能有望報如清之遠者乎?”,深沉感慨,其意在不言之中,堪人品味!
上一篇:蘇軾《始皇論》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洵《審勢》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