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南鄉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暗里回眸深屬
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此詞堪稱一幅明麗清新的南國戀情圖。一個雨過天晴的傍晚,越王臺(漢南越王趙佗所建,在今廣州市北越秀山上)前,一樹樹的刺桐花竟相開放,深紅色的花朵經過雨水的沐浴,更加明艷奪目。就在這美妙的處所,美妙的時光,女主人公見到了一位年輕英俊的男子。她對他一見鐘情,禁不住暗中回頭,頻頻顧盼。當他們目光相遇時,她便以眉目傳情,深深致意。當感覺到二人的情感能夠展開交流時,她便佯裝不慎,將以翠羽裝飾的一雙釵子失落在地上。然后避開女伴,一個人騎象涉水,先到河的彼岸——在那水邊清陰之下,等待著她的心上人。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至于那男子如何拾翠涉水,與女主人公相會,以及他們初戀的熱烈歡暢,詞人全作為畫外音處理,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也許當時的嶺南還是一個邊遠地區的緣故吧,這位女子的性格熱烈奔放,天真無邪,使人幾乎感覺不到封建禮教對她的束縛和壓迫。是她,主動回眸致意,以信物相贈,并主動約男子相會。這些大膽的舉動,在深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大家閨秀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另一面,她畢竟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她的性格中也不乏初戀少女矜持、羞澀的一面。由于有眾多的女伴在場(李大其他幾首《南鄉子》,有“游賞每邀鄰女伴”、“閑邀女伴簇笙歌”、“游女帶香偎伴笑”等句),所以回眸屬意只能在“暗里”,贈與信物只能是假作無心遺失,騎象過水只能是“背人”而行。由于作者準確地把握了這位初戀女子性格的各個方面,又拈出幾個極富個性特征的動作加以描繪,使得他筆下的這位女子神態逼真,呼之欲出。再加上越王臺、刺桐花及女子所騎之象等南方風物的點綴,更使全詞洋溢著一種熱烈歡快的南國情趣。全詞誠如陳廷焯《詞則》所評:“情態可想”,“語極本色,于唐人《竹枝》外,另辟一境矣。”
上一篇:《康與之·賣花聲閨思》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范成大·南柯子》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