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浣溪沙春情》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道字嬌訛語未成,未應春閣夢多情。朝來何事綠鬟傾。彩索身輕長趁燕,紅窗睡重不聞鶯。困人天氣近清明。
這是一首細致描寫少女青春萌發期微妙心理的小詞。
這個少女咬字不大清楚,有訛誤;說話也不成句,藏頭縮尾。原本口齒伶俐的人怎么會突然間說話吞吞吐吐呢? 一個“嬌”字可以說明一些問題:這個少女是因為嬌羞才如此說不清道不明的,撒嬌,這是稚氣未脫的孩子為了討人喜愛常采取的手段。羞怯是從天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常見的情態。雖然她說的啥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測這應該與她“夢多情”有關。
春天來了,草木萌芽生長,萬象更新,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人到春天也會萌生出奮發向上,一展身姿的愿望。剛到青春期的少女情緒更昂揚激動,從內心深處生發出一種巨大的沖動力,一種渴望,一種追求。美好的夢境是實現渴望、滿足追求的理想場所。所以“春閣夢多情”是極自然的事。不過詞中少女似乎還稚嫩些,還不應該夢多情。然而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她早晨起來,烏黑如云的發鬟墜了下來。為什么會如此零亂,如此疲倦呢? 最好的解釋當然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困極而睡,連夢多情。二、三句的“未應”與“何事”前后呼應,以題代答,真假虛實,婉轉含蓄。造成這一迷離情境的還是這個少女自己。夢朦朧,情朦朧,她如何說得清道得明? “多情”為多情人、意中人。但以這個少女的體會來看,“多情”具有不確定性,在這里只能表示復雜而朦朧的情感,青春覺醒期的微妙心態。她既不是明確地相中愛上了哪一個具體的青年,也就不能清晰地夢見那個思念的對象。
說她不是對某一個具體的愛戀對象日思夜夢,從下半闋也可找到證據。你看她在春光明媚的花園里蕩起彩繩拴的秋千,身輕若飛,追逐著輕靈的小燕,玩得多么痛快,多么開心!再看她玩累了,在紅漆花窗下睡著了,連窗前樹枝上黃鶯不停地鳴叫都聽不到,睡得那么香甜,那么放心! 苦相思的重負還沒壓在她的心上,所以她既玩得開心,又睡得放心。這分明是個孩子,不懂得夢中尋人的小孩子,哪里象被相思折磨,為愛情而苦惱的熱戀中的姑娘?
作者恰如其分地描畫出將脫稚氣而步入青春之門的少女,春情萌動時的心態。通過嬌聲訛語、多夢鬟傾、身騰彩索,睡不聞鶯等語言、容貌、動作、心理描寫,一個既嬌又憨、可笑可愛的十四、五歲少女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詞中一切描寫都是這個少女青春萌發期微妙心態的反映。可是作者在結尾處卻故作撲朔迷離之筆,稱“困人天氣近清明”,顯得輕松幽默,風趣生動。這好象是替少女回答,又如同為少女辯白——這一切都是由于惱人困人的天氣啊!
上一篇:《張先·浣溪沙》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浪淘沙》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