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息夫人》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關于這首詩,孟棨《本事詩》記載了這樣一個悲慘動人的故事:“寧王憲(玄宗兄)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 ’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
任何一個具有正義感的詩人,當他面對這一現實,毫無疑問都會不滿寧王倚仗權勢霸占人妻的惡劣行徑,同情餅師妻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命運。然而,在奉寧王之命即席賦詩的特殊環(huán)境里,如何做到既不發(fā)違心之論,又不致觸犯寧王的尊嚴,卻并非易事。王維這首詩避免對眼前事件作直接評價,而是借歷史上息夫人的故事巧妙地影射現實,僅就選材而言,已顯示出詩人的獨特匠心。
息夫人是春秋時息侯的夫人,楚王聽說了她的美貌便興兵滅息,將她據為己有。她到楚宮后,終日不語,楚王問她為什么,她回答說:“我一婦人,而事二人,縱然不死,又有什么可說的? ”餅師妻與息夫人身分雖不相同,遭遇卻很相似,也同樣不忘舊情而又敢怒而不敢言。以息夫人為題詠餅師之妻,確實再恰當不過。
以寥寥二十字的一首五絕,表現這樣一個情節(jié)頗為曲折的故事,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詩人卻運用巧妙精當的剪裁和高度凝煉的手法,舉重若輕地完成了這一使命。他既不鋪敘事件,也不展開議論,只從人物著筆,以此展示情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也非面面俱到,而是捕捉了息夫人與餅師妻的共同特征——不言,加以點綴。前兩句“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是女子的內心獨白,表現了女子不因新寵忘卻舊恩的心理活動,于此可見其忠于愛情的可貴情操。后兩句“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通過細節(jié)刻畫女子的外部形態(tài)。看花本賞心樂事,卻淚水盈眶;楚王如此寵愛,而不與交言,女子內心的極度痛苦自不言而喻。所以,寫外部形態(tài)最終還是用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兩部分內在聯系很緊,前者是人物行為的依據,后者是人物內心情感的外化,二者相輔相成,成功地塑造了 一位不慕權勢、多情重義的女子形象。這些描寫雖都出自詩人的想象,卻切合情事,入情入理。詩人對女子的同情和贊美,對楚王(亦即寧工)的諷喻也盡寓其中。
此詩托古諷今,怨而不怒,故人稱深得詩經《三百篇》之法,無怪在座的文士均為之擱筆。詩人借餅師夫妻離散的愛情悲劇,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罪惡,為后人提供了一定的認識價值,也是此詩傳誦不衰的原因之一。題下小注云:“時年二十。”由此可知詩人年輕時代就已經顯露出敏捷的才思和不凡的才情。
上一篇:《班婕妤·怨歌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折楊柳歌辭(其二)·折楊柳歌辭(其二)(北朝樂府民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