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青青水中蒲三首》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
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青青水中蒲,長在水中居。
寄語浮萍草,相隨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
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
《青青水中蒲》三首,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將其列于無年代可考的作品內,而方世舉的《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則列為元和二年(807)分司東都(洛陽)時作。陳邇冬收藏的《昌黎詩集編年箋注》并有李憲喬批語:“三詩不過思婦之詞,不知寄托所在。”以上這些記載與評語,可供鑒賞這三首詩時參考。
這三首代言體的詩,以一個婦女的口吻,采用比興手法,借蒲、魚與蒲萍之密切關系,以興起思婦對其夫的懷念之情。
第一首以蒲魚起興,抒寫思婦因夫君離家遠去、在家獨居的愁苦。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是化用《詩經·小雅·魚藻》中“魚在在藻,依于其蒲”句意。這兩句意思是說,那魚在什么地方游來游去啊?是在水草里面,依附于那水邊蒲草住著。水中蒲草與游魚關系之密切,由此可見。作者又摹仿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青青河畔草”與《長歌行》中“青青園中葵”等詩句,對水中的蒲草作了描寫。就在這青青蒲草之下有著兩條魚自由自在地戲水。作者是要用游魚與蒲草之親近,來比喻征夫與思婦之關系??墒?,“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隴,是地名,在今甘肅省一帶。此處代指西部邊疆。在作者寫此詩的前五、六年,即貞元十七、十八年(801、802),唐軍與吐蕃在鹽州、雅州、維州等地(鹽州治所在五原,今陜西定邊;雅州治所在嚴道,今四川雅安;維州治所在薛城,今四川理縣東北),屢有戰爭。詩中所說的“上隴去”,或許是指此時遠赴西部邊疆、與吐蕃作戰之事。如今丈夫遠征,思婦獨自在家?!芭c誰居”? 道出了思婦內心的孤寂悲愁。
第二首,以蒲草長居水中央,有著浮萍緊相隨從起興,抒發思婦形單影只的感慨。蒲草與浮萍,都是水生植物。蒲草居于水中央,浮萍逸蕩于水面,與蒲草形影相隨。思婦羨慕它們,所以寄語浮萍:自己與丈夫分離而不相隨,命運還不如你。
與上二首不同,第三首直接以蒲草因葉短不露出水面為喻,形象地敘寫思婦獨處于堂屋,而其夫遠征于萬里之外?!皨D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贝颂幍摹皨D人”,即詩中的女主人公。堂,是正屋?!安幌绿谩保钦f婦人不出堂屋,即是說她獨守空閨。行子,出行之人,這里指出征的丈夫。堂屋與隴地,相隔萬里;見面之日,遙遙無期,怎不令人愁腸寸斷,淚痕沾衣!
三首詩都緊緊圍繞思婦獨居的愁苦,反復吟詠,然而又相互關聯,前后照應,如第三首的“婦人不下堂”與第一首的“我在與誰居”呼應,第三首的“行子在萬里”與第一首的“君今上隴去”呼應。每首詩前二句都以物起興,后二句都抒寫思婦。而三首詩都以“青青水中蒲”為起句,反復吟誦,這頗似《詩經》中的聯章復沓。復沓(也叫重疊),“原是歌謠的生命”(朱自清《經典常談》),歌謠的節奏,主要靠它傳達。
由于聯章復沓和比興手法的運用,表情真摯坦率,語言清新質樸,因而使這三首詩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這在以奇險冷僻著稱的韓愈詩歌中別具一格。
上一篇:《柳永·集賢賓》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黃幼藻·題明妃出塞圖》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