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谷風》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詩經·邶風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這是《詩經·邶風》中棄婦詩的名篇之一。詩分六章,第一章棄婦自敘對丈夫的一片赤誠,斥責丈夫不該把自己遺棄。第二章棄婦自敘內心的痛苦和怨恨,斥責丈夫喜新厭舊的行徑。第三章棄婦自敘對昔日生活的眷戀和痛苦之情。第四章棄婦自敘治家睦鄰都盡心竭力的美德。第五章棄婦自敘家境有了變化而見棄,斥責丈夫的歹毒。第六章棄婦敘述丈夫的忘恩負義。全詩通過棄婦痛苦的回憶,說明了自己的種種美德,譴責了丈夫的忘恩負義,從而傾訴了在黑暗的社會制度下婚姻的不幸。
本詩就其內容來看,反映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被遺棄的婦女自敘被棄的悲痛和無辜;一是譴責丈夫喜新厭舊,忘恩負義的卑劣行為。于此刻畫了兩個絕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詩中被遺棄的婦女,是一個勤勞、善良、賢惠,對丈夫情深義重,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從“黽勉同心”,“及爾同死”諸語來看,看出她對丈夫情深義厚,誓死不移的一往深情;從“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諸語來看,說明她對丈夫不辭辛勞,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美德;從“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兩句看,她確乎是持家有方,是一個勤儉持家的能手。她的家庭由窮變富,又是同她辛勤勞動,勤儉度日,持家有方是分不開的。她全然又是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而她的丈夫,則是一個喪盡天良,忘恩負義的小丑。從“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兩句,說明她丈夫之所以遺棄她,只是著眼于她顏色之衰,而不去看她的品德如何。“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有了新人,便把她拋棄。一旦把她拋棄,不僅把舊的恩情忘得一干二凈,而且“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把她視如寇仇,看成眼中釘、肉中刺,大發雷霆,暴怒不止。其骯臟靈魂,卑劣行徑,暴露無遺。
詩中對被棄婦女和對丈夫的敘寫,雖都只是概括勾勒,而不事精雕細刻,具體描繪,然而一美一丑、一善一惡的形象,卻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從而收到了頌揚、同情棄婦,鞭笞、厭惡丈夫的效果。這種婚姻悲劇,歸根結底是社會制度所致。正如《詩序》所說:“《谷風》,刺夫婦失道也。衛人化其上,淫于新婚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絕,國俗傷敗焉。”可見棄婦的不幸遭遇,丈夫的卑劣行徑,是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揭露是深刻的。在以男子為中心的階級社會里,婦女本來就處于被壓迫、被奴役、被侮辱、被損害的地位,加之婚后被丈夫遺棄,命運就更加可悲,靈魂的傷害,內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詩中所述“行道遲遲,中心有違”,“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我躬不閱,遑恤我后”,“不念昔者,伊余來塈”等詩句,就正反映了她無端無緒的痛苦。她雖痛苦欲絕,但又不是哭哭啼啼,淹沒在淚水之中,而是歷數丈夫忘恩負義的罪狀,進行無情揭露和鞭笞,從而又見出棄婦決非懦弱無能之輩,還是比較堅強的。
從寫作手法來看,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運用對比抒情表意。全詩自始至終棄婦都以自己的美德深情與丈夫的缺德寡義作比,在鮮明的對比中,展現出棄婦德操之高,情義之深;暴露出丈夫的品德惡劣,行為卑鄙。從具體章節來看,又有苦樂對比和今昔對比。諸如“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是苦樂對比。在對比中顯得苦上加苦,樂中更樂,從而表達了棄婦滿腔憤懣之情。又如“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是今昔對比。在對比中使得自己的品德更加高尚,對丈夫的揭露更加深刻。二是運用比喻說明事理,表達感情。詩開頭“習習谷風,以陰以雨”兩句,以天時和順,萬物生長,比喻夫婦應該和美恩愛,情投意合;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比喻看人要看內在品德,不應看容顏的榮衰;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比喻內心之苦無以復加;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比喻自己的美好情操始終如一;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比喻對丈夫不辭辛勞,體貼入微;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比喻丈夫的冷酷無情。這些比喻,都是日常習見的事物,淺近易明,耐人尋味,大大增強了詩作的形象生動性和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陳克·謁金門》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晏殊·踏莎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