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解連環》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信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這首詞表達了一個失戀男子的深婉細膩的感情。
起句“怨懷無托”,總攝全篇,抒寫了詞中主人公哀怨而又無所依托的失落感,為整首詞奠定了幽怨悵婉的基調。緊接著“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兩句,指出“怨懷無托”的緣由。下面便順著主人公的意識流動,寫“我”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纏綿往復的怨懷。詞的上片,緬懷舊情。“信妙手”三句,用了齊后解連環的故事。《戰國策·齊策六》:“秦昭王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 ‘齊多智,而解此環否? ’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 ‘謹以解矣。’”作者用這個典故,一則暗示女子負心,想方設法解除了他們之間的愛情關系,解釋了人去音杳的原因;二是說明,雙方的愛情關系縱然是結束了,然而,“我”對對方的愛戀之情仍未斷絕。如同連環一樣,往復連綿,象風雨雖住但云霧猶存。緊接著便集中筆墨,描寫這種割不斷的相思之情。“燕子樓空”兩句,巧妙地運用了唐妓關盼盼的典故,不少詩人有感于關盼盼念舊愛而不嫁,揮毫作詩。如蘇軾的《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空鎖樓中燕。”周邦彥這里是借蘇詞的內容,來表達“我”對舊日戀人的懷念。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我”由于失戀,而又無法解脫,于是信步走進了情人住過的地方,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床弦索”,這些樂器曾給他們帶來多少歡樂,很自然,“我”就會聯想起往日兩人彈奏吟唱的恩愛情景。可是,眼前的弦索,被厚厚的灰塵蓋住了,就象把弦索鎖住了一樣。人久去了,愛失落了,“一床弦索”更增添了“我”的愁緒。離開這勾人舊情的樓閣吧。接著“我”到庭院中“想移根換葉”,料理一下花草。其中“移根換葉”含有開始下決心斬斷情思之意。然而,滿目又都是過去兩人共同種下的紅芍藥,怎么忍心鋤掉呢? 芍藥,歷來被看作愛情的象征。顯然,“我”所珍惜的不僅僅是當初一同栽種的芍藥,更重要的是愛情。一種欲愛不成,欲罷又不能的復雜內心,被刻畫得極其細膩、生動。這種心里活動的展示,說明“我”對情人不是一般的睹物思人的懷念,而是含有一種割不斷、分不開的深厚情意,在此,“我”的戀情,得到進一層的深化。
如果說懷舊還包括一些甜的成份的話,那么,離別則充滿了苦澀、辛酸。下片宕開,分三個層次來描述離別的這種滋味。汀洲,是水邊送別之地;杜若,是贈遠行者之草。在這杜若香草長滿汀洲的時候,想到對方隨舟漂去,如今或許泊于岸曲,或許駛至海角天涯,總之,是越走越遠了。但“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我”想送上一束杜若,以表相思之情,卻又辦不到,能不感到痛苦嗎? 這是第一層。“謾記得”三句緊承上文,設想別后的情景。別后主要憑往來書信互通情愫,但上文的“信音遼邈”和杜若無所寄,已經說明他們之間感情破裂了,即使過去還有那么一兩封往返音書,在今天看來也只是些毫無意義的“閑語閑言”,不如付之一炬,以免觸物傷懷。“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是再度表示決絕的態度。然而,這是被動的,無可奈何的。這是第二層。無可奈何的決定是容易動搖的,所以,第三層筆頭一轉,又寫起“我”在絕望中期待的復雜心情來。一方面,“我”希望兩人的愛情象春回人間一樣得到復蘇,期待她能給“我”寄上一枝象征愛情的江南梅花,以慰相思。另一方面,“我”又很清楚,這只能是期望而已,“她”是永遠地失去了。但“我”至死也不改初衷,今生今世即使面對鮮花美酒,也會忍不住為失去了“她”而落淚。以上對離情別緒的層層發掘說明:離別是痛苦的,離別后對方杳無音信更痛苦,在漫長的歲月中,毫無希望的苦苦等待則是苦上加苦。最后兩句將筆鋒收回,一切設想又回到現實,所有的情感又集中于“怨懷無托”,照應了篇首,進一步突出了“我”的癡情、忠厚,將詩情推向高潮。
整首詞的內容與情感也如同一條連環,環環相扣,反復連綿。從樓閣寫到庭院,又從汀洲寫到舊居,從現實敘到往事,又從往事回到現實;描述的相思之情,似斷非斷,想斷又不能斷,斷與不斷之間,情感起伏,曲折委婉。敘事抒情處處圍繞著離愁別恨。
周邦彥很善于用事和熔鑄古典詩詞的語言。短短的一首詞中,就用了兩個典故,并在紅藥、杜若、燒書、寄梅等處,巧妙地化用了《詩經》、《楚辭》、漢樂府和南朝樂府中的句意,豐富了詞的境界和表現力量,體現了周詞蘊藉含蓄的基本風格。
上一篇:《華山畿(選五)·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顧敻·訴衷情》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