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選·八拍蠻》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愁鎖黛眉煙易慘,淚飄紅臉粉難勻。憔悴不知緣底
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古代“閨怨”、“閨情”一類詩歌的產生,可以上溯到《詩經》,例如《邶風·谷風》、《衛風·伯兮》以及《鄭風》里的《狡童》、《褰裳》等都是著名的篇章。到了唐、宋的詩、詞里,蔚為大觀。這類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里婦女的社會地位和精神面貌。閻選這首《八拍蠻》就是其中的一首,寫的是“閨怨”。
全詞只有七言四句,在詞中屬于小令。第一句開頭的“愁”字和次句開頭的“淚”字,為這首詞定了基調,表明了它要表現的主題。
第一句“愁鎖黛眉煙易慘”,是說這位閨中人用粉黛將兩眉刻意描畫,使它如望春山,顧盼神飛,而由于愁腸百結,緊皺雙蛾,黛色(煙)也隨之暗淡下來,使它失去了動人的光彩。一個“鎖”字表現了這位閨中人愁緒之多,怨思之深。次句“淚飄紅臉粉難勻”,在桃花般的臉上,也由于淚如連珠,鉛華也難以勻勻貼貼地施用。一個“飄”字表現了她感情的激越,淚珠的頻數。這兩個工整的句子刻畫出她的外在形象。是什么原因使她這般傷情呢?按理,下邊應該作出答案,但第三句卻是“憔悴不知緣底事”。“憔悴”承上“愁”與“淚”而來。“不知緣底事”,是詞人的回答。也就是說,詞人不知道她為了什么事而使玉顏消瘦下來。如果詞人確是一無所知,詞也就到此為止,成為不解之謎了。所幸的是詞人提供了一個情況,說她“遇人推道不宜春”。文章就在這“不宜春”三個字里。
春天是萬物昭蘇、百花爭妍的季節,也正是多情的少年男女們欲念萌動的時候,這欲念支配著他(她)們對幸福生活的執著追求。杜麗娘在這個時候婉轉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牡丹亭·驚夢》)?連多疑多忌的林黛玉姑娘,在讀了《西廂記》之后,也不自覺地借著鶯鶯小姐的唱詞,道出了自己的隱秘: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紅樓夢》第二十六回)! 哪個姑娘不為春天所陶醉?而詞里的女主人公卻說是“不宜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適應春天的氣候。她用這種冷漠的話頭,避開了別人的追問。她到底為什么愁容滿面,淚流不止呢? 說她只是“懷春”的少女吧,似乎嫌嚴重些;說她是懷念久別的丈夫,更加不象。因為在古代,丈夫出門在外,妻子是不作興搽胭脂抹粉的,正如《詩經·衛風·伯兮》所寫的:“自伯之東,首如飛蓬。雖有膏沐,誰適為容”?如果誰敢于梳妝打扮,準會招來許多流言蜚語,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弄得抬不起頭來。最大的可能:她是被拋棄不久的少婦。她和他曾有過山盟海誓,共度過月夕花朝,而今呢,他變心了。在古代,丈夫主宰妻子的命運,拋棄對方是男性的特權。在漢代為婦女規定的“七出”條例里,為男方制造了各種遺棄妻子的借口,而女方卻沒有任何申訴的權利。沉重的禮教鎖鏈牢牢地裹住了她們的心扉。這條鎖鏈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而愈加沉重,女性的心靈被扼殺了。在《詩經》里還可以找到一些表現敢愛敢恨的作品,如上舉的《狡童》、《褰裳》。漢代以后,除了極少數樂府民歌外,文人筆下的這類作品,大多是纏綿悱惻的情調,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春天又來了,詞里的女主人公,面對韶光,臨鏡理妝,顧影自憐,而前塵往事,兜上心頭,“春非我春,秋非我秋”(漢《樂府》中語),一腔幽怨,無人傾訴,只有隨著淚珠迸發出來。對別人的追問說什么呢,只有以“不宜春”作答了。這大概就是“不宜春”三字的內涵,也就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詞不尚華藻,調子宛轉而悲涼,委曲地表達出其中的情意,篇幅雖短,內涵卻富,是一首值得玩味的作品。
上一篇:《柳永·傾杯》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吳嘉紀·內人生日》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