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和樂天春詞》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這首小詩完全以形象說話,猶如一出獨幕單人舞劇。時間:明媚的春天;地點:幽雅的庭院;人物:傷感的少女。
幕啟。
一座花木扶疏,朱樓掩映的庭院,滿院春光,飄逸著淡淡的花香。朱樓里,走下一位輕盈的少女,她梳妝一新,淡施朱粉,打扮得與自己的面貌容顏十分相適,看上去,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或許是春天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愛的希望,她下樓的步履是那樣輕松,心情是那樣愉快,面部掩飾不住喜色,大自然使她獲得了本性的回歸。然而,下得樓來,卻是庭院深深,高門緊鎖。盡管滿院桃紅柳綠,鳥語花香,但獨自一人,寂寞難耐,不禁愁上心來,再看滿院春光,也煞時變得愁緒籠罩。剛才還是滿心喜悅,霎時變得黯然傷神,少女再也無心賞玩,只好漫無目的的走到院中,默默地數著盛開的花朵。數著,數著,似乎忘記了什么,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她直起腰來,站在花叢中,兩眼呆呆地望著遠方,如醉如癡。這時,一只蜻蜓飛來,輕輕地落在她那恰如花蕊般的頭簪上……
幕落。
“劇”就這樣演完了。你也許不那么稱心如意,故事情節未能完全展開就結束了。劇情還怎樣發展? 主人公的命運如何?這些都不得不使你帶著疑問和遺憾離開座位,促使你去尋思和回味。
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把這首詩當作劇來觀賞,確實又令人掃興——因為故事情節還剛剛開始,就突然結束了。但是,作為一首七言絕句,它卻是寫得恰到好處,取得了非常的成功。
一首小詩雖只表現了一個寂靜的,或者說是一個寂寞的情境,但卻含蓄地反映了獨處深閨的少女的心境與情懷。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比較開明、開放的時代,婦女也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閨門不肅,禮教不興”的自由。即使這樣,對于女子來說,也難免多方面的限制,封建禮教自然對她們起著作用。這樣,和那個繁盛開放的時代,和男人們的自由相比,女子便覺得倍受限制。一方面,想要徹底打破封建禮教的蕃籬,取得真正的男女平等,走向光明的自由天地;一方面,社會世俗又無形地給她們設置了種種規矩。誘惑與沖突,自由與束縛,使那個時代的她們從未甘心寂寞過。因此,在那個人們一向認為對婦女比較開放自由的社會里,卻產生了大量的閨怨詩。如朱絳的《春女怨》:
獨坐紗窗刺繡遲,紫荊花下囀黃鸝。
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白居易《閨怨》:
斜憑繡床愁不動,紅綃帶緩綠鬢低。
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象這樣表現閨怨內容的詩,在《全唐詩》中隨處可見,表現的或是相思,或是憶念,或是猜測,或是失落,或是渴望,或是企盼,說到底,都是為了愛。劉詩也正是如此,這個深鎖在深院朱樓中的少女是有著強烈的追求的,脂粉新妝難以掩飾她內心的苦悶;鳥語花香也不能排除她感情上的孤寂。愛的追求,愛的憧憬,愛的折磨,使她深深陷于愛的困惑之中。大約是一夜春夢,使她情竇頓開;也許是相約綠楊岸,幽會情人,她精心打扮,興奮得下朱樓,然而她卻出不了深鎖的庭院,歡樂變為憂怨,希望化成泡影,高門大院,不僅鎖住了滿院春光,也鎖住了少女那一顆躁動的春心。但是,企望走出這個深鎖的小天地,獲得愛的自由,正是當時社會青年女性的心聲。“春色滿園關不住”,紅杏終究要出墻的。
從這首詩的題目看,它是和白居易《春詞》的,白居易的《春詞》是這樣的:
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
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白詩以含蓄旖旎的筆調描繪了一個面對大好春光,斜倚闌干、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少女形象,后一句以問作結,引而不發,別具一番情韻。劉禹錫這首和詩,也是寫閨中少女之愁,和白詩相比,寫得更為新穎,婉曲中不失曉暢,素樸里充滿俏皮。雖然詩中的主人公沒有講一個字,沒有作具體的富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表情,也沒有幽微心理披露。但她的孤獨、寂寞、幽怨,以及深藏心底的痛苦和希望,卻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給了讀者。全詩四句,一揚一抑,寫得舒緩有致。第一句的興奮,第二句的煩惱,第三句的無奈,第四句的癡怨,情態各異,形神兼備。尤其是第四句,不愧為精彩的一筆,既含蓄地刻畫了少女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又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致于蜻蜓誤將花叢中的美人當作花朵而輕輕地飛上玉搔頭,這可以說是美人如花的絕妙寫法。順便說一下,詩中的“玉搔頭”即玉簪,據《西京雜記》卷二載: “(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玉價倍貴焉。”“玉搔頭”也就成為玉簪的代稱。如白居易《采蓮曲》:“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蜻蜓飛上玉搔頭,不惟說蜻蜓將人誤作花朵,更主要地是說人的處境現在亦如這深深院落中的春花一樣,在滿院愁緒中而無人賞識,倍感寂寞。這種手法,從側面托出怨情,烘染而了無痕跡,正如清人宋顧樂《萬首唐人絕句》評云:“末句無謂自妙,細味之,乃摹其凝立如癡光景耳。”就是說詩人隨便一筆,卻成功地描繪出了這位少女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清孤寂的境遇。漫不經心,卻神韻自出,誰知在這句詩的背后,詩人是怎樣慘淡經營的呢?
上一篇:《張衡·同聲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詩六首》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