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謝錫文
短篇小說。作者石定。發表于《山花》1983年第7期。小說描寫了一個偏遠“小站”,來往汽車從此經過而引起的變化。主人公王老漢,是十年前從寨子里搬出來的單家獨戶。那時因為生產隊會計趙福生要在他家“屋檔頭修一棟房子”,老漢認為這樣下去要受氣,決定“搬開圖個清靜”,便來到這壩子邊上的兩路口。初來這里,日子是艱難的。但老漢不怨天憂人,他默默地“砌水井”、“捶楊柳”。幾年下來,居然也有了個樣子。隨著時間的流逝,門前公路上來往車輛漸漸多了。駕駛員在井邊打水,王老漢就去幫著舀水;大熱天進屋“討火吸煙”的人,還可以得到一碗涼茶和遞上來的“棕葉扇子”。農村實行責任制后,這里成了一個小站,過往車輛都在此停留。王老漢覺得他正可以為大家做點什么,他比過去更加辛勤了。院子里經常備有茶水供路人解渴,而后又擺起賣葵花籽和水果的小攤,并不在乎賺錢。日子“正像希望的那樣在過下去”。老漢感到“滿足”。可漸漸地他又感到還差點什么。當薄暮來臨,公路就靜靜的,使他心里有些惆悵。他甚至“希望客車又在門前拋錨,像那一回那樣,下來許多人,在他的院壩里再擺幾桌宴席”。老漢的心事讓福生說破了。他說這兩路口條件好,多有幾戶人家,十年八年后就會成一個場鎮,表示自己愿意從寨子上搬下來。老漢希望熱鬧卻認為趙福生會“敗壞”他的名聲,絕不和這種人“打伙開店”。后來,經過兒子勸說,善良的老漢終于登門找福生。福生開店、建街、辦學校的設想,使老漢感到昔日那個“黑吃工分”的會計變了,比自己想得更遠、更實在。晚上老漢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小說以散文的筆調,娓娓動人的敘述,細致入微地刻畫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作品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上一篇:畢光明《公開的獨白》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郗仲平《六十年的變遷》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