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畢光明
抒情詩。作者歐陽江河。見《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同濟大學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作者是“新傳統主義”的成員。“新傳統主義”珍視根于自我人生經驗的詩歌創造,把它看成是人類在精神長河中自我確立的不朽方式。在他們的藝術宣言里有過這樣的話:“語言之花嬌弱而燦爛,其本身經歷著誕生、生長、衰老至死亡的過程。藝術的繁衍貫穿之中,它神秘地攀附著人類的精神領域,不斷萌發、派生出各種情感氛圍,各種新文化現象。”《公開的獨白》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它以宣喻的也是挑戰的口吻,表述了詩人所悟知、確認的文化價值。他發現了一個秘密,人類各種形式的掙扎、勞作,大都是徒勞無益而不留痕跡的,只有那種真正觸及了生命的底蘊的獨特的精神創造,才能穿透生命進入永恒。“我死了,你們還活著”,但事實上卻是,成為了精神存在的“我”,燭照出了蕓蕓眾生的無個性無價值:“你們彼此相似/沒有自己,也沒有他人。”而“我”因為獨創而無所不在:“你們看見的每一只飛鳥都是我的靈魂。/我布下的陰影比一切光明更肯定。”詩人是從歷史文化現象和自身的藝術創造體驗中感受到了某種近乎殘酷的悲劇性生命情境。他為自己找到的逃避方式就是積極的應對。“我最終的葬身之地是書卷。/那兒,你們的生命/就像多余的詞句被輕輕刪去。”一種更深刻的生命哲學經由詩歌藝術被顯影出來,“沒有我的歌,你們不會有嘴唇。/但你們唱過并繼續傳唱的/只是無邊的寂靜,不是歌。”在這里,“我”也不見得就是獨立的,“我”成了一種精神文化的替身。這首詩是一個雙層建構,在詩歌當中宣示一種文化價值和生命哲學,詩歌自身又為其作證。
上一篇:謝錫文《八百米深處》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公路從門前過》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