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明代·與李空同論詩書》簡析
何景明著。見《何大復先生全集》。李空同即李夢陽。他與何景明均為“前七子”領袖,主張宗古,反對當時空泛的臺閣文體,但在學古的方法上,李重模擬,何重變化,持論不同。在這封信中,何景明認為師古應“領會神情”,“不仿形跡”,過于追求形似,“求之聲色之末”,勢必汨沒作者才情,陷入古人窠臼而不能自拔。他批評李夢陽“刻意古范”,“獨守尺寸”,把精力放在模擬古人的語言聲色,步趨于形跡與法度之間。他提出,學習古人是入門的手段,不是最終的目的,應從古人入,又從古人出。正如“舍筏達岸”,無筏不能登岸,登岸就必須舍筏,發揮作者的獨創精神:“自創一堂室,一戶牖,成一家之言”。如果像李夢陽那樣終身停留在古人的“尺尺寸寸”之中,如“小兒倚物能行,獨趨顛撲”,正是不肯舍筏,因而不能達岸。他還說李夢陽的近作,不脫古人影子,認為要形成一種藝術風格,須廣取古人之長,如“一音獨奏,成章則難”。信中這些觀點擊中李夢陽的要害,言之成理,在當時頗有積極意義。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與朱鄂州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宋金元·與王介甫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