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韓嬰·匱生薦賢
亦題《束蘊請火》。西漢軼事小說。韓嬰撰。原載《韓詩外傳》卷七第三章。《漢書·蒯通傳》亦載此故事 (文字有異)。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錄入。匱 (kuī)生,匱音近蒯 (kuǎi),即蒯生,指蒯通,又名蒯徹,漢初范陽人,漢惠帝時,曾為曹參賓客。作品敘述: 齊地有隱士東郭先生梁石君,此時正當曹參為齊悼惠王之相。有位賓客對匱生說:“東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賢士也,隱于深山,終不詘身下志以求仕者也。吾聞先生得謁曹相國,愿先生為之先。臣里婦與里母相善,婦見(被) 疑盜肉,其姑 (公婆) 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行 (慢走),今令姑呼汝。’即束蘊(指亂麻)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處治)之。’姑乃直(即時)使人追去婦還之。故里母非談說之士,束蘊請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所感,事有適可。何不為之先?”匱生曰:“愚恐不及。然請盡力為東郭先生梁石君束蘊請火。”于是見曹相國曰:“臣之里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終身不嫁者,則自為娶,將何娶焉?”曹曰: “吾亦娶終身不嫁者耳。”匱生曰: “齊有隱士東郭先生梁石君,世之賢士也。隱于深山,終不詘身下志以求仕。相國娶婦,欲取其不嫁者,取臣獨不取其不仕之臣耶?”于是曹相國派匱生束帛安車迎梁石君,厚客之。這則故事,表現了匱生的善諫之能,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才的重視。作品結構完整,情節曲微,故事之中套敘故事,生動引人,頗有藝術魅力。表現人物性格,用互襯法,使形象十分鮮明感人。客人深知梁石君之賢,他便請匱生代為梁石君向曹相國說情。他用里母束蘊請火的故事作比喻,希望匱生能受重托,為人求援。客人能抓住癥結,講話得體,所以匱生聽后,便答應了客人的囑托。匱生見曹相國,先不急于薦賢,而是先用 “娶婦”之巧喻,似乎是在開玩笑,使曹相國不知不覺說出假使娶婦,則娶“終身不嫁者”,而不娶“夫死三日而嫁者”的話,這時才舉薦了 “終不詘身下志以求仕”的梁石君。曹相國自然聽后納賢,重禮迎梁石君。就這樣,客人與匱生互相襯托,把他們重賢善諫的形象特征,表現得十分突出。這篇作品很有名,束蘊請火,后來就概括為成語。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匡衡》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華陰黃雀》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