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村梅譜》的主要內容,《范村梅譜》導讀
《范村梅譜》又名《梅譜》,是南宋時代一部記述觀賞植物梅的著作。范成大著。約成書于淳熙十三年(1186)。主要版本有 《百川學海》、《說郛》、《藝圃搜奇》、《山居雜志》、《群芳清玩》、《筆余叢錄》、《墨海金壺》、《珠叢別錄》、《香艷叢書》、《叢書集成》本以及清光緒十一年(1885)上海福瀛書局刻本等。日本天保二年(1831)由阿部喜伍(棟齋)校訂,曾占春寫序,把范成大《梅譜》和 《菊譜》 合刊成《梅菊譜》。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吳縣)人。紹興進士。歷任處州知府、知靜江府(今桂林市)兼廣西南道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乎被殺。為官清廉向為世人所敬重。晚年退居故鄉石湖。息影家園,養疴吳土,專心于詩詞撰著。他的詩歌含蓄著愛國愛民的思想,渴望光復祖國山河。鞭韃南宋官吏的殘酷剝削,對窮苦農民寄予深厚同情。他的田園詩超越前人,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江南農村的現實生活,開拓了田園詩的新境界,故有“田園詩人”之美稱。在詩壇上他卓然是南宋一大名家。
全文1卷。卷首簡述成書經過。“余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數百本,比年又于舍南買王氏僦舍七十楹盡拆除之,治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吳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盡得之。隨所得為之譜,以遺好事者。”全文約1530字。
本書記述范村(實際包羅了當地)梅花品種11個,外加臘梅品種3個 (既往書籍通稱本書記述梅花,共12種,不確)。
海花品種計有江梅(直腳梅、野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葉梅、綠萼梅、百葉緗梅、紅梅、鴛鴦梅、杏梅11種。
另在臘梅條名下有狗蠅梅、磬口梅、檀香梅3個品種。
本書逐一扼要記述各品種花期、花色香、單或重瓣、果形、品味等主要形態特征,以助辨認。從中可知當時梅花已有野生種和嫁接種之分。如官城梅即以野生梅“直角梅擇他本花肥實美者接之,花遂敷腴實亦佳”。花色已有白、粉紅、淡紅、微黃之別。花瓣已有單、重之分。可見早在800多年前古人已熟練掌握了梅花的嫁接技術,創造了許多優良新品種。該書還記述了“行都賣花者爭先為奇,冬初所未開枝置浴室薰蒸令拆,強名早梅”。可見當時已有用水蒸汽薰蒸的催花促花法。
臘梅和梅花本是分別歸屬臘梅科、薔薇科的植物,《梅譜》說因為“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所以寫在一起了。但范成大明確指出了 “臘梅本非梅類”。從植物分類的角度來看,范成大的見解是很正確的。
梅花是原產中國的著名觀賞植物,本書又是我國第一部梅之專著,記述了江南地區的梅花品種資源和園藝技術,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愛花習俗,因此本書在中國植物學史、園藝學史上都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 1.王毓瑚:《中國農學書錄》,農業出版社,1979。
- 2. 上野益山: 《日本博物學史》,東京,平凡社,
- 1973。
上一篇:《范文正公集》的主要內容,《范文正公集》導讀
下一篇:《范蠡養魚經》的主要內容,《范蠡養魚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