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子》的主要內容,《傅子》導讀
《傅子》是 一部政論著作,作者傅玄。全書分為內、外、中篇,凡120卷 (篇),一說110卷,數十萬言。《 隋書·經籍志》尚著錄120卷,至《宋史·藝文志》僅載5卷。著作大部已佚。今本 《傅子》 是從 《太平御覽》、《群書治要》、《永樂大典》等書中輯錄,有文義完具者12篇,為正心、仁論、義信、通志、舉賢、重爵祿、禮樂、貴教、檢商賈、校工、戒言、假言。文義未全者12篇,另有附錄48條。輯本有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清嚴可均所輯 《武英殿聚珍版書》 本、清光緒年間《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題為《傅鶉觚集》) 等。
傅玄 (217—278), 魏晉之際哲學家,字休奕, 北地泥陽(今陜西耀縣東南)人。博學善著文,精通音律歷官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封鶉觚子。司馬炎為晉王,以玄為散騎常侍,后任御史中丞,遷太仆,轉司隸校尉。著有《傅子》、《傅玄集》。
本書以“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例”(《晉書·傅玄傳》)為宗旨。在政治上,認為“天為有形之主,君為有國之主。天以春生,猶君之有仁令也。天以秋殺,猶君之有威令也。”故主張“圣人之治”,在乎“因物制宜”,“德”、“威”并舉,廣用賢材,以收“富國強兵”之效。又提出治天下首先要懂得“大本”,“大本有三:一曰君臣以立邦國,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婦以別內外。”(《禮樂》)還說“經國、立功之道有二: 一曰息欲,二曰明制”( 《校工》),而息欲明制又在于立 “公心”,有 “公道”、立“公制”(《通志》)。在經濟上,主張“貴農賤商”,但又明確指出 “其人 (指商賈) 可甚賤,而其業不可廢”,因為“商賈者所以伸盈虛而獲天地之利,通有無而壹四海之財”(《檢商賈》)。又提出分民定業論,其主要精神就是“上思其訓,農思其務,工思其用,賈思其常,是以上用足而下不匱” (同上)。分民定業主要作用是能安民,因為“分其業而壹其事,業分則不相亂,事壹則各盡其力”(《安民》),人人能各盡其力而不相亂,則會由富而安。在賦役制度上,提出了一 套新的原則:第 一是至平。賦役要“計民豐約而平均之”,人民即可勞而不怨。第 二是積儉而趣公,即為封建國家的公利而不是為統治者的個人私利而行動。書中以大禹為例,說:“禹鑿龍門,辟伊闕,筑九山,滌百川,過門不入。薄飲食,卑宮室,以率先天下。”而天下之所以樂盡其力,不敢辭勞,即是因為禹之用民能作到“儉而有節”,并且是為天下之公利而非為個人私利,第三是有常。賦稅要有規定的制度。如“上不興非常之賦,下不進非常之貢,上下同心,以奉常教。民雖輸力致財,而莫怨其上者,所務公而制有常也”。如果“役賦無常,橫求相仍,弱窮迫,不堪其命”,即會使民危而國不安。(以上見《平賦役》 及《安民》)在哲學上,提出“天地著信而四時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 《義信》),認為自然界萬物都有自己“時至自生,非德之力”的規律(《附錄》),人的“德行”不能代替自然規律的作用,這具有唯物主義傾向。在人性上認為,“夫貪榮重利,常人之性也”(《戒言》)。“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圓則圓,置之方則方”(《物理論》)。
上一篇:《佛說觀無量壽經疏》的主要內容,《佛說觀無量壽經疏》導讀
下一篇:《傅青主女科》的主要內容,《傅青主女科》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