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的主要內容,《難經》導讀
《難經》原名 《黃帝八十一難經》,中醫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在學術上與 《黃帝內經》并重,故有“內難”之稱。成書約在東漢以前,一說在秦漢之際。其作者,各說不一。《史記》、《漢書》均無記載;漢張仲景 《仿寒雜病論·序》和 《隋書·經籍志》雖記 《難經》書名,但未注作者姓氏;有的認為作者是黃帝,如《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命雷公、岐伯論經脈,傍通問難八十一為難經”。有的認為作者是秦越人,如《舊唐志》: “黃帝八十一難,一卷,秦越人撰”。唐楊玄操《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自序: “黃帝八十一難者,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也有人認為,該書系后世醫家假托秦越人之名而作,或非一人一時之作。今本《難經》及其各種注釋本,一般題“秦越人撰”。《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和宋代《通志·藝文略》、《宋史·藝文志》、《崇文總目》,明代《國史·經籍志》、《文淵閣書目》、《內閣藏書目錄》、《醫藏書目》,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是園藏書目》等,均有關于《難經》的記述。歷代刊本很多,校注考訂亦繁,現存主要版本是明刻《醫要集覽》叢書本。
秦越人,號扁鵲,生活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詳年無考,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中國古代杰出的醫學家。少時為人舍長,得長桑君信任,授以醫術秘方,遂通內、外、婦、兒、針灸諸科,并隨習為變,至邯鄲為“帶下醫”,居洛陽為“耳目痹醫”,過咸陽為“小兒醫”。善長推究病源,臨證應手奏效,尤精于脈診,司馬遷贊曰:“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并首倡“六不治”說,抨擊“信巫不信醫”。力主養生防病。先后行醫于齊、趙等國,治愈奇難大癥甚多,舉世以神醫譽之,并有一些 “起死回生”、“換心術” 的傳奇。《史記》、《戰國策》、《列子》等書都有他的傳記和病案。據《漢書·藝文志》載,其著作還有 《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已佚。
全書1卷,設81難。難,問難之意。清徐大椿:“難經,非經也。以經文難解者,設為問難以明之,故曰難經。”書作問答體例,以闡明《黃帝內經》為主,并有發揮。81難的內容可分為6類:
第1—22難,主論脈學。包括陰陽對脈診的意義、脈應四時與內合五臟的關系、切脈獨取寸口等內容。
第23—29難,主論經絡問題,包括經絡長度、十二經順序循行、十五絡的作用、營衛度數、奇經八脈等內容。
第30—47難,主論臟腑學說。在臟腑配象、三焦、腎與命門、胃腸消化、營衛等方面對《內經》作了補闡和發揮。
第48—61難,主論辨證。討論診候、病能、臟腑傳病、臟腑積聚及瀉、痢疾、傷寒等病癥問題,及望、聞、問、切四診的應用。
第62—68難,主論臟腑井俞諸穴。包括井、滎、俞、原、經、合各穴的命名、脈氣出入關系、所區臟腑、陰陽五行歸屬、主治作用等。
第69—81難,主論針法。包括補虛瀉實治則、四季針法、四時制宜、補瀉的針法及出針、進針、候氣等。
《難經》不僅在《內經》的基礎上深入討論了許多重要理論問題,而且提出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創見。主要是;首創獨取寸口和分寸關尺三部的診脈法,有力地推動了脈學的發展;提出了與《內經》不同的三焦、命門學說,開后世研究三焦、命門之先河;系統地論述了奇經八脈的循行、功能、病癥,彌補了《內經》經絡學說的不足;論述了五腧穴、原穴、腧穴、募穴的作用,闡發了“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針灸治療原則,充實了針灸學說; 在病理學上提出了傷寒有五、五臟生積、六腑成聚等見解,豐富了病因病機學說。
《難經》的注本頗多。在可考注本中,最早的是三國時東吳呂廣的《黃帝眾難經》,曾對《難經》的編次加以整理;嗣后較著名的注本有:唐楊玄操的《集注難經》;宋丁德用的《補注難經》,楊康侯的《注解難經》;元滑壽的《難經本義》是影響較大的一種,曾對書中部分文字、編次進行考訂辨正,參考和融會元以前眾注家之說,對全書進行詮釋注解,結合個人見解多有發揮,被后世譽為注 《難經》的范本,是學習和研究 《難經》的主要參考文獻;明代有熊宗文的《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王九思的《難經集注》、張世賢的《圖注八十一難經》等,王九思的注本是最早的“集注”本,將呂廣、楊玄操、丁德用等諸家前注選錄匯編,選注精要,未作發明,甚有文獻價值,是學習、研究《難經》的重要參考書;清代有莫熺的 《難經直解》、徐大椿的 《難經經釋》、丁錦的《古本難經闡注》、黃元御的《難經懸解》、葉霖的《難經正義》等,徐大椿注本以《內經》之論闡《難經》之意,溯本求源,相互參照,方法和論點都頗有啟發和參考價值。此外,還有日本醫家玄醫的《難經注疏》(1679)、滕萬卿的《難經古義》(1760)、丹波元胤的《難經疏證》 (1879)。
《難經》問論深邃,述理精要,內容豐富,多所創樹,宋蘇軾在《楞伽經·跋》中稱頌此書“句句皆理,字字皆法”。該書在理論上為中國醫學寶庫增添了光彩,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的必讀經典文獻。
參考文獻
- 1. 明王久思: 《難經集注》,商務印書館,1953。
- 2. 清徐大椿:《難經經釋》,光緒十九年癸巳圖書集成書局鉛印徐氏八種單行本。
- 3.南京中醫學院:《難經校釋》,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
- 4.陳璧琉:《難經白話解》,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
- 5. 郭靄春等:《八十一難經集解》,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上一篇:《隸釋》的主要內容,《隸釋》導讀
下一篇:《雷公炮炙論》的主要內容,《雷公炮炙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