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劇新編》的主要內容,《雜劇新編》導讀
《雜劇新編》又名 《雜劇三集》,是明末清初雜劇的選集。清鄒式金編。它繼《盛明雜劇》一集、二集后編成。今流傳版本只有誦芬室翻刻本。解放后有影印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出版。
鄒式金(1596-1677)字仲惜,號木石、香眉居士,江蘇無錫人。少年時善作古文,又喜歡戲劇,曾向叔父鄒迪光研習音律。明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歷任南京戶部主事、南京戶部郎中;清順治三年(1646),在福建擁護南明隆武帝朱聿鍵,任泉州知府,襄助抗清,吏治明敏,因觸犯鄭芝龍免職。明亡后以僧服歸隱故鄉眾香庵,30年斷絕與世俗之人交往。順治十八年(1661)編成《雜劇新編》。他所作的雜劇有《風流冢》,還著有 《香眉亭詩集》、《香眉語錄》、《宋遺民錄》。他又是一個畫家,曾與金侃、王翚等名畫師20人合作巨幅山水圖卷,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雜劇新編》共收劇本34個: 《通天臺》、《臨春閣》、《讀離騷》、《吊琵琶》、《空堂話》、《蘇園翁》、《秦廷筑》、《金門戟》、《醉新豐》、《鬧門神》、《雙合歡》、《半臂寒》、《長公妹》、《中郎女》、《京兆眉》、《翠鈿緣》、《鸚鵡洲》、《汨羅江》、《黃鶴樓》、《滕王閣》、《眼兒媚》、《孤鴻影》、《夢幻緣》、《續西廂》、《不了緣》、《櫻桃宴》、《昭君夢》、《旗亭宴》、《餓方朔》、《城南寺》、《西臺記》、《衛花符》、《鯁詩懺》、《風流冢》。
它收集了吳偉業、尤侗、茅維、南山逸史、鄭瑜、張源、薛旦、張龍文、孫源文、黃家舒、陸世廉、鄒式金、鄒兌金等人的主要雜劇作品,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吳偉業的《通天臺》,寫南朝梁的臣子沈炯被西魏所虜流寓長安,游漢武帝通天臺,痛哭梁武帝遭侯景之亂導致亡國,夢返江南,借以抒發作者悲悼明朝滅亡的哀痛; 《臨春閣》贊美南朝陳宮妃張麗華富有文才,女將冼夫人精通武略,映襯朝廷之上的文臣武將昏懦無能,用以譴責明臣誤國;尤侗的《讀離騷》寫屈原忠心謀國,不能展用,反遭讒逐,流放江濱,占卜則天道難知,論世則世濁難存,于是投江自殺,弟子宋玉為他招魂; 《吊琵琶》寫漢廷受匈奴欺凌,王昭君被迫辭朝和番,幾百年后漢末大亂,蔡文姬又被掠入匈奴,她到昭君青冢去憑吊,彈胡笳十八拍以寄知音,傷痛國家不能保護弱女,使她們遭受悲慘的命運;茅維的《秦廷筑》寫高漸離繼荊軻之后,借擊筑的機會想撲殺秦王而犧牲了生命,歌頌前仆后繼的勇烈斗爭精神; 陸世廉的《西臺記》寫文天祥抵抗元軍失敗,以身殉國,摯友謝翱在子陵釣臺上設神位痛哭致祭。這些作品各從不同角度表達出愛國思想,反映了明清改朝換代之際的社會心態。茅維的《金門戟》寫漢武帝的姑母竇太主守寡而私養情夫董偃,用盡心機邀得漢武帝來府飲宴,讓情夫在筵前獻歌求寵,漢武帝還宮時帶走董偃,欲與為歡,東方朔持戟守衛寢宮,他義正詞嚴地斥責董偃有三條死罪,峻拒使之不能入內,借以譴責最高統治者的荒淫無恥;《鬧門神》寫除夕之夜更換桃符,新門神到任,而舊門神不讓,遂起爭吵,鐘馗神、紫姑神、灶神、和合神出來勸解,都不生效,后由九天監察使行使威權,將舊門神流放到沙門島受罪,才得了結,以此譏諷地方守令官戀權貪位的丑態,都有社會認識意義。《蘇園翁》寫南宋蘇云卿很有政治和軍事才能,隱居南昌,種菜為業。丞相張浚差人尋訪,請他出來共事,合力討伐金邦,他審度時勢,認定南宋并無必勝的實力,張浚亦缺少范仲淹的才干,不足以整頓乾坤,于是棄家而走,拒不應命。茅維贊賞他的知機,其實是為明末灰心絕望、逃避斗爭的士人辯解。鄭瑜的《鸚鵡洲》寫禰衡死后,經仙人呂洞賓點化,徹悟世情,他魂魄重游鸚鵡洲,與鸚鵡之魂相遇,同議舊事,禰衡表示并不怨恨曹操、劉表、黃祖等害他至死之人,反而對曹操的行為及動機重作解釋,頌揚他是漢朝的大忠臣。禰衡把一切歸結為人生如夢,達到不識東西南北、哪知春夏秋冬的境地就最快活。《汨羅江》寫屈原與漁父交談之后,懂得了與世推移、同流清濁的道理,改變了以前的人生觀,把一時的窮通得失、恩怨炎涼,萬古的治亂興亡、賢奸忠佞,看得不值一笑,于是同漁父結為契友,終日打魚唱歌,優悠度日。這些翻案之作反映出士大夫在明亡之后憂郁沉結又無法改變現實的苦悶情懷,只好故作曠達,思想情緒十分消極。茅維的《醉新豐》寫唐朝馬周早年貧窮落魄,恃才使酒;孫源文的《餓方朔》寫漢朝東方朔同郭滑稽在西王母面前爭議:世間是文章學問重要,還是命中有福重要,東方朔向西王母推薦了終軍、司馬遷、司馬相如、李陵、陳皇后,都深獲西王母贊賞,但到了人間,這五人都遭了災殃; 而郭滑稽推薦的公孫弘、 張湯、 卜式、金日䃅、李夫人 (倡家女),都是才德薄劣的人,在漢武帝宮廷卻春風得意。以此說明人間是非之顛倒,為士子鳴不平。鄭瑜的《滕王閣》演唐朝王勃逞才,下筆千言,名垂不朽;張龍文的《旗亭宴》演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在旗亭聽妓唱歌,詩酒風流,又為士人吐氣。南山逸史的《半臂寒》、《長公妹》、《京兆眉》、《翠鈿緣》,孟稱舜的《眼兒媚》、周如璧的《孤鴻影》,寫宋祁、秦少游、張敞、韋固、陳銑、蘇軾等歷史名人的婚戀故事。鄒式金的《風流冢》寫宋代柳永與妓女謝天香的生死戀情,鄒兌金的《空堂話》寫明代張敉在空堂舉觴與死去的唐寅、遠在北京的祝允明作神交之談,這兩個戲都特別強調知心在愛情和友情上的珍貴價值。查繼佐的《續西廂》和碧蕉軒主人的《不了緣》,各以己意對王實甫《西廂記》的結局另作安排,探求處理得更為合理,不過都沒有取得社會認可。
鄒式金為《雜劇新編》所寫的引言說:“邇來世變滄桑,人多懷感。或抑郁幽憂,抒其禾黍銅駝之怨;或憤懣激烈,寫其擊壺彈鋏之思;或月露風云,寄其飲醇近婦之情;或蛇神牛鬼,發其問天游仙之夢。云璈疊奏,玉屑紛飛。”吳偉業為它作序,亦稱:“余閱其三十馀種,近今名流巨公之筆,搜采殆遍。達情敘事,宏暢詳明;貞淫錯出,各遵至妙。”這部雜劇選集在一定程度上錄下了明清換代之際的社會意識,收集名家作品比較齊全,所以受到后世戲曲界看重。
上一篇:《數術記遺》的主要內容,《數術記遺》導讀
下一篇:《樞垣紀略》的主要內容,《樞垣紀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