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膚談》的主要內容,《投筆膚談》導讀
《投筆膚談》是中國古代一部軍事理論著作。作者隱其姓氏,署名“西湖逸士”。“投筆”者,喻棄文就武,“膚談”即“淺談”。書名系作者自謙文人淺論戎事之意。現有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陳汝忠弘錫堂刊刻的《音注武經七書》的附刻本傳世。
“西湖逸士”的真實姓名與生平事跡已無法確考。該書卷端下題“浙江解元鐘吳何守法撰音點注”。何守法為明嘉靖至萬歷年間人,《投筆膚談》所征引的戰例與掌故均不晚于宋。學術界多以為“西湖逸士”即何守法。是書在明后期寫成。
全書分上下2卷,“仿《孫子》之遺旨”,分列13篇。上卷6篇:即《本謀》、《家計》、《選權》、《技衡》、《謀間》、《敵情》;下集7篇:即《軍勢》、《兵計》、《戰形》、《方術》、《物略》、《地紀》、《天經》。合計約2萬字。該書分為題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評五個部分。題解是對各篇名進行闡發。原文每篇多者25條,少者5至6條,各條文字不等。注解在每條之后,對該條文意加以闡發。注音主要是對字辭的標音解說,最后以批評的形式予以總結。題解、原文與注解是該書的主體內容、注音和批評部分參考價值不大。
上列13篇大致按所述問題在戰爭指導中所處的地位和次第進行排列,具有較強的內在邏輯聯系,在編排體系上獨具特色。《本謀》是講如何謀取戰略主動權問題;《家計》是講爭奪戰場主動權問題;《達權》是講機動靈活的戰役指揮原則;《持衡》是講如何確定作戰決心,奪取并保持戰場優勢;《謀間》是講收集情報的重要性及軍事情報工作的基本原則; 《敵情》是講如何判斷敵情以確定作戰決心;《軍勢》是講擇將治軍;《兵機》是講指揮策略; 《戰形》是講與敵交戰時的作戰方式及其在各種條件下的運用;《方術》是講各種破敵的巧妙方法與技術; 《物略》是講戰略物資及野戰后勤工作; 《地紀》是講軍事地理; 《天經》是講軍事氣象(包括天文等內容)。在解題部分,作者對這13篇內容的聯系及地位都作了說明。
從內容上看,該書的軍事謀略思想繼承了《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觀點,重視戰略和作戰的謀劃與運籌,充分利用戰略優勢和戰役主動權,來迫使敵人就范。如此,即使在 “不得已而必至于用兵” 時,亦能“不多旅,不久師,不暴卒、不角力。”在擇將與治軍問題上,該書提出 “兵之權,不握于主而握于將,然后將得以盡其才。”必須給予將帥以充分的信任和權力,同時將帥又要以身作則,賞罰分明,對士卒“撫之以仁而非姑息也,斷之以刑而非殘忍也,勵之以義而不賞自勸也,教之以禮而不自威也。”軍隊建設必須“足其芻糧,備其鎧器,習其擊刺,熟其進止,明其分數,諳其旗技,正其體統、嚴其號令。”此外,在作戰指揮、軍事心理、軍事氣象與地形及野戰后勤保障諸方面,該書都進行了較詳盡的分析和論述并有獨到的見解。書中還體現出作者對戰爭的認識。如指出:“天下之乘不在敵,則在我;不在我,則在敵。故己可以乘人,而人亦可以乘己者,不可以不防。人或有以謀己,而己亦可以謀人者,不可以不知。”這就是說,謀略在運用中是會發生對立面的轉化,施行于戰爭時切不可形而上學地對待。另外,該書還十分強調重視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這也是有別于以往古代兵書而獨具特色之處。
《投筆膚談》在軍事學術史上有較高的價值,雖然它也有一些唯心主義觀點和宣揚虛幻荒誕之術等糟粕,但其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哲理,于今日戰爭理論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1984年,軍事科學出版社有《投筆膚談譯注》出版。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也出版了崔強的《投筆膚談淺說》,對該書作了詳明而精到的分析。
參考文獻
- 崔強: 《投筆膚談淺說》解放軍出版社,1989。
上一篇:《戊笈談兵》的主要內容,《戊笈談兵》導讀
下一篇:《文史通義》的主要內容,《文史通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