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草木子》,明初葉子奇撰。葉子奇,字世杰,號靜齋,浙江龍泉人。在明朝末年,他和青田劉基、浦江宋濂同為浙西有名的學者,后來劉、宋2人都成了明初的顯官,而葉子奇卻僅做了馬陵縣主簿的小官。洪武十一年(1378),葉子奇因事下獄,本書便是他在獄中隨筆所記的一部筆記,到當年十一月出獄之后才最后完成,其自序云:“幽憂于獄,恐一旦身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實切悲之”。有人認為這就是書名《草木子》的由來。清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4則說:“曰‘草木子’者,以草計時,以本記歲,以自況也”。此書正德刻本黃衷序又說:“先生別號草木子,編因名焉”。其實這都說的是一個意思,作者自謂將與草木同腐,故自號草木子,書即因此得名。原稿本為22篇,到正德十一年刊行時改并為8篇,分為4卷。今本每卷各分上下,卷各1篇,這8篇的篇名分別是管窺,觀物、原道、鉤玄、克謹、雜制、談藪、雜俎。
《草木子》在明代并不十分受人重視,清初此書受到著名學者朱彝尊的推重,此后才廣為流行。本書篇幅雖然不多,但涉及的范圍卻包括天文、地理、律歷、災異、時政等等。今人之所以看重它,則主要是因為此書中詳細記述了元末農民起義的事跡,其中所記紅巾軍起義抗元的始末經過,在元明之際的各種筆記雜著中最為詳盡,這些記載主要見于本書“克謹篇”和“雜制篇”中。但此書也記載了不少神鬼怪異的傳說,,因系獄中隨手所記,所以內容不免蕪雜。
本書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芙蓉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菜根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