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愛欲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著名學者艾布拉姆森有關弗洛伊德學說的一本專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出版。全書16萬字,共分為10章:導論,愛欲與政治,愛欲與愛戀心理,死亡與殘忍心理,愛欲、死亡與政治,精神分析與宗教,升華是一條出路嗎,治療方法與自由,愛欲、友情及公民意識,自由的限度。本書是從弗氏本載斗量的著作中,精心篩選,結聚了愛欲這一核心命題,并且一以貫之,將其與精神分析學說的博大理論渾然一體,融會貫通,從而使弗氏紛呈復繁的理論實質,通過愛欲集中地體現出來。本書作者經過大量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弗洛伊德學說特別是愛欲論的正本和內涵。書中指出,弗氏愛欲論是建立在精神分析關于無意識和性本能學說基礎上的。文中涉及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觀點:愛欲在個體那里表現為既有生理的基礎,同時又有心理的根源。弗氏認為奧狄浦斯情結集中概括了愛欲所包括的情感內容和表現形式;宗教是幼兒階段的兒童對父親恭順服從的表現形式;道德的起源體現到自我典范或超我的看法中;弗氏以理性的肯定態度出現,提出了愛欲“升華”的問題等等。總括而言,弗氏愛欲論概括了精神分析學的基本觀點,將弗氏早期和晚期觀點溶為一體,它以心理學為起點,終結于哲學和人類學。本書作者從宏觀著眼,微觀著手,注意將弗氏學說,放在現代西方社會廣闊的文化背影和社會參考系之中進行考察,不時地揭示其深刻的社會意義。閱讀本書應注意到作者的觀點、立場和方法,難免帶有一定的傾向性。這要求我們應以嚴肅的態度、深沉的理性去思索和評判。
上一篇:《開放的婚姻》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張予野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