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馮夢龍輯。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別號龍子猶、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曾任福建壽寧知縣。清兵渡江時,參加過抗清活動。他是位文學家、戲曲家,重視通俗文學,一生中用了很大精力從事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和介紹。他編撰過話本集“三言”,改編過長篇小說,創作過傳奇劇本,刊行過民歌集《掛枝兒》(又名《童癡一弄》)、《山歌》(又名《童癡二弄》)。他收集整理民歌,態度十分嚴肅。選擇的標準,首先是“情真”,須有真情實感。采輯時盡量保持原樣,如有改動,則加附注說明。盡管受到一些道學夫子的攻訐,他也毫不氣餒。《山歌》共10卷,前9卷收吳歌359首,第10卷為桐城時興歌,收24首。這些民歌,除少數庸俗、色情的以外,絕大部分是關于愛情的表述,反映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由、戀愛自由、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表現方法上大量采用比興手法,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時有雙關語、諺語、歇后語等。所以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說,此中“絕妙好辭,幾俯拾皆是”。馮夢龍在書前所寫的序文,是一篇較早的民歌短論。他宣稱,山歌是廣大人民抒發真實情感的作品,這種作品越是“不得列于詩壇”,越是“薦紳學士家不道”,他卻越是要極力提倡。《山歌》原書失傳頗久,1934年上海傳經堂主人在徽州發現,經顧頡剛校點后排印出版。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明天啟、崇禎年間刻本重新校點,排印出版。
上一篇:《小兒藥證直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崔顥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