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膳正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該書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營養學專著。于元天歷三年(1330年)成書。元刻本早已失傳,明代景泰年間有重刻本藏于內府。1928年此版本收入《四部叢刊續編》中。今有上海書店影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此書的著者為忽思慧。忽思慧,又名和斯渾,元代著名的蒙古族營養學家,他在元朝延祐年間(1314~1320)曾任宮廷飲膳太醫,因而有機會“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膏煎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并日所必用谷內果茶,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名曰《飲膳正要》。”(忽思慧進書表文)
該書共分3卷,每卷內均有大量插圖,可謂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第1卷內容包括“養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及“聚珍異饌”。其中最后一部分“聚珍異饌”講述了94種膳食對人體的好處、性質及具體做法。如介紹“鯉魚湯”所用原料是“大新鯉魚十條,去鱗,把肚子剖開取出內臟,洗凈放小椒末五錢,用芫荽末五錢,蔥二兩,切,酒少許、鹽,一同腌拌清池內,下矣,次下胡椒末五錢,生姜末三錢,蓽撥末三錢,鹽醋調合。”此外還介紹了我國各少數民族的傳統食品,如“柳蒸羊”、“畏兀兒茶飯”、“禿禿麻食”等。第2卷講述各種飲料、對人體的各種補品及食療物品。例如“羊肉羹”可“治腎虛衰弱、腰腳無力”,蓮子粥可治“心志不寧、補中強,聰明耳目。”第3卷講述了日常生活中糧、肉、菜等食品的性質及對人體的作用。其中“獸品”,講述31種家、野獸品,“禽部”講述17種家、野禽肉味道。此書繼承、吸收和總結了我國古代飲食學的經驗,從營養學的角度提出了許多關于身體健康的重要觀點,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靖康要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駢體文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