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李娃傳》一卷,唐·白行簡作,載于《太平廣記》卷四百八十四,注云出自《異聞集》;又,《類說》本《異聞集》收錄節(jié)文,篇名別題《汧國夫人傳》,或許為原名。《類說》本篇末還說本篇“舊名《一枝花》”,當(dāng)系編纂者曾慥所加。然元稹《酬翰林白學(xué)士代書一百韻》詩自注云:“嘗于新昌宅說一枝花話”,宋·羅燁《醉翁談錄》癸集卷一“李亞仙不負(fù)鄭元和”條亦謂李娃“字亞仙,舊名一枝花”,本篇末尾又稱:“予伯州嘗牧?xí)x州,轉(zhuǎn)戶部,為水陸運使,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詳諳其事”,那么,這個故事也屬實錄性質(zhì)的了。按,白行簡(776—826),字知退,其先為太原人,后家韓城,又徙下邦(今陜西渭南),詩人白居易弟。貞元末登進(jìn)士第,元和十五年(820)授左拾遺,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敏捷多才,善文辭,為后學(xué)所崇尚,有文集二十卷,今佚。
喬力
汧國夫人李娃,[1]長安之倡女也。節(jié)行瑰奇,有足稱者,故監(jiān)察御史白行簡為傳述。[2]
天寶中,有常州刺史滎陽公者,[3]略其名氏,不書。時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4]有一子,始弱冠矣;[5]俊朗有詞藻,迥然不群,深為時輩推伏。其父愛而器之, 曰: “此吾家千里駒也。[6]”應(yīng)鄉(xiāng)賦秀才舉,[7]將行,乃盛其服玩車馬之飾,計其京師薪儲之費,[8]謂之曰:“吾觀爾之才,當(dāng)一戰(zhàn)而霸。[9]今備二載之用,且豐爾之給,將為其志也。”生亦自負(fù),視上第如指掌。[10]自毗陵發(fā),[11]月余抵長安,居于布政里。
嘗游東市還,[12]自平康東門入,[13]將訪友于西南。至鳴珂曲,見一宅,門庭不甚廣,而室宇嚴(yán)邃。闔一扉,有娃方憑一雙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絕代未有。生忽見之,不覺停驂久之,[14]徘徊不能去。乃詐墜鞭于地,候其從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辭而去。
生自爾意若有失,乃密征其友游長安之熟者,以訊之。友曰:“此狹邪女李氏宅也。[15]”曰:“娃可求乎?”對曰:“李氏頗贍。前與通之者多貴戚豪族,所得甚廣。非累百萬,不能動其志也。”生日:“茍患其不諧,雖百萬,何惜。”他日,乃潔其衣服,盛賓從而往。扣其門,俄有侍兒啟扃。生曰:“此誰之第耶?”侍兒不答,馳走大呼曰:“前時遺策郎也![16]”娃大悅曰:“爾姑止之。吾當(dāng)整妝易服而出。”生聞之私喜。乃引至蕭墻間,[17]見一姥垂白上僂,[18]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詞曰:“聞茲地有隙院,愿稅以居,信乎?”姥曰:“懼其淺陋湫隘,不足以辱長者所處,安敢言值耶?”延生于遲賓之館,[19]館宇甚麗。與生偶坐,[20]因曰:“某有女嬌小,技藝薄劣,欣見賓客,愿將見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舉步艷冶。生遽驚起,莫敢仰視。與之拜畢,敘寒燠,觸類妍媚,目所未睹。復(fù)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潔。久之,日暮,鼓聲四動。姥訪其居遠(yuǎn)近。生紿之曰:“在延平門外數(shù)里。[21]”——冀其遠(yuǎn)而見留也。姥曰:“鼓已發(fā)矣。當(dāng)速歸,無犯禁。”生曰:“幸接歡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遼闊,城內(nèi)又無親戚,將若之何?”娃曰:“不見責(zé)僻陋,方將居之,宿何害焉。”生數(shù)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童,持雙縑,請以備一宵之饌。娃笑而止之曰:“賓主之儀,且不然也。今夕之費,愿以貧窶之家,隨其粗糲以進(jìn)之。其余以俟他辰。”固辭,終不許。俄徙坐西堂,幃幙簾榻,煥然奪目;妝奩衾枕,亦皆侈麗。乃張燭進(jìn)饌,品味甚盛。撤饌,姥起。生娃談話方切,詼諧調(diào)笑,無所不至。生曰:“前偶過卿門,遇卿適在屏間。厥后心常勤念,雖寢與食,未嘗或舍。”娃答曰:“我心亦如之。”生曰:“今之來,非直求居而已,愿償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言未終,姥至,詢其故,具以告。姥笑曰;“男女之際,大欲存焉。情茍相得,雖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薦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階,拜而謝之曰:“愿以己為廝養(yǎng)。”姥遂目之為郎,飲酣而散。及旦,盡徙其囊橐,因家于李之第。自是生屏跡戢身,不復(fù)與親知相聞。日會倡優(yōu)儕類,狎戲游宴。囊中盡空,乃鬻駿乘,及其家童。歲余,資財仆馬蕩然。邇來姥意漸怠,娃情彌篤。
他日,娃謂生曰:“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常聞竹林神者,報應(yīng)如響,將致薦酹求之,[22]可乎?”生不知其計,大喜。乃質(zhì)衣于肆,以備牢醴,[23]與娃同謁祠宇而禱祝焉,信宿而返。策驢而后,至里北門,娃謂生曰:“此東轉(zhuǎn)小曲中,某之姨宅也。將憩而覲之,可乎?”生如其言。前行不逾百步,果見一車門。窺其際,甚弘敞。其青衣自車后止之曰:“至矣。”生下,適有一人出訪曰:“誰?”曰:“李娃也。”乃入告。俄有一嫗至,年可四十余,與生相迎,曰:“吾甥來否?”娃下車,嫗迎訪之曰:“何久疏絕?”相視而笑。娃引生拜之。既見,遂偕入西戟門偏院,[24]中有山亭,竹樹蔥茜,池榭幽絕。生謂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語對。俄獻(xiàn)茶果,甚珍奇。食頃,有一人控大宛,[25]汗流馳至,曰:“姥遇暴疾頗甚,殆不識人。宜速歸。”娃謂姨曰:“方寸亂矣![26]某騎而前去,當(dāng)令返乘,便與郎偕來。”生擬隨之。其姨與侍兒偶語,以手揮之,令生止于戶外,曰:“姥且歿矣,當(dāng)與某議喪事以濟其急,奈何遽相隨而去?”乃止,共計其兇儀齋祭之用。日晚,乘不至。姨言曰:“無復(fù)命,何也?郎驟往視之,某當(dāng)繼至。”生遂往。至舊宅,門扃鑰甚密,以泥緘之。生大駭,詰其鄰人。鄰人曰:“李本稅此而居,約已周矣,第主自收。姥徙居,而且再宿矣。”征徒何處,曰:“不得其所。”生將馳赴宣陽,以詰其姨,日已晚矣,計程不能達(dá)。乃弛其裝服,質(zhì)饌而食,賃榻而寢。生恚怒方甚, 自昏達(dá)旦, 目不交睫。質(zhì)明,乃策蹇而去。[27]既至,連扣其扉,食頃無人應(yīng)。生大呼數(shù)四,有宦者徐出。生遽訪之:“姨氏在乎?”曰:“無之。”生曰:“昨暮在此,何故匿之?”訪其誰氏之第。曰:“此崔尚書宅。昨者有一人稅此院,云遲中表之遠(yuǎn)至者。未暮去矣。”生惶惑發(fā)狂,罔知所措,因返訪布政舊邸。邸主哀而進(jìn)膳。生怨懣,絕食三日,遘疾甚篤,旬余愈甚。邸主懼其不起,徙之于兇肆之中。[28]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嘆而互飼之。后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兇肆日假之,[29]令執(zhí)穗帷,獲其值以自給。累月,漸復(fù)壯,每聽其哀歌,自嘆不及逝者,輒嗚咽流涕,不能自止。歸則效之。生,聰敏者也。無何,曲盡其妙,雖長安無有倫比。
初,二肆之傭兇器者,互爭勝負(fù)。其東肆車輿皆奇麗,殆不敵,唯哀挽劣焉。其東肆長知生妙絕,乃醵錢二萬索顧焉。[30]其黨耆舊,共較其所能者,陰教生新聲,而相贊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長相謂曰:“我欲各閱所傭之器于天門街,以較優(yōu)劣。不勝者罰直五萬,以備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許諾,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證,然后閱之。士女大和會,聚至數(shù)萬。于是里胥告于賊曹,[31]賊曹聞于京尹。[32]四方之士,盡赴趨焉,巷無居人。自旦閱之,及亭午,歷舉輦輿威儀之具,西肆皆不勝,師有慚色。乃置層榻于南隅,有長髯者,擁鐸而進(jìn),翊衛(wèi)數(shù)人。于是奮髯揚眉,扼腕頓顙而登,[33]乃歌《白馬》之詞;[34]恃其夙勝,[35]顧眄左右,旁若無人。齊聲贊揚之;自以為獨步一時,不可得而屈也。有頃,東肆長于北隅上設(shè)連榻,有烏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36]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發(fā)調(diào),容若不勝。乃歌《薤露》之章,[37]舉聲清越,響振林木。曲度未終,聞?wù)邭[欷掩泣。西肆長為眾所誚,益慚恥。密置所輸之直于前,乃潛遁焉。四坐愕眙,莫之測也。
先是,天子方下詔,俾外方之牧, 歲一至闕下,謂之“入計”。時也,適遇生之父在京師,與同列者易服章竊往觀焉。[38]有老豎,[39]即生乳母婿也,見生之舉措辭氣,將認(rèn)之而未敢,乃泫然流涕。生父驚而詰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父曰:“吾子以多財為盜所害,奚至是耶?”言訖,亦泣。及歸,豎間馳往,訪于同黨曰:“向歌者誰?若斯之妙歟?”皆曰:“某氏之子。”征其名,且易之矣。豎凜然大驚;徐往,迫而察之。生見豎色動,回翔將匿于眾中。豎遂持其袂曰:“豈非某乎?”相持而泣。遂載以歸。至其室,父責(zé)曰:“志行若此,污辱吾門!何施面目,復(fù)相見也?”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40]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dāng)?shù)百。生不勝其苦而斃。父棄之而去。其師命相狎昵者陰隨之,歸告同黨,共加傷嘆,令二人赍葦席瘞焉。至,則心下微溫。舉之良久,氣稍通。因共荷而歸,以葦筒灌勺飲,經(jīng)宿乃活。月余,手足不能自舉。其楚撻之處皆潰爛,穢甚。同輩患之,一夕,棄于道周。行路咸傷之,往往投其余食,得以充腸。十旬,方杖策而起。被布裘,裘有百結(jié),襤褸如懸鶉。[41]持一破甌,巡于閭里,以乞食為事。 自秋徂冬,夜入于糞壤窟室,晝則周游廛肆。
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qū),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若,聞見者莫不凄惻。時雪方甚,人家外戶多不發(fā)。至安邑東門,循里垣北轉(zhuǎn)第七八,有一門獨啟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連聲疾呼:“饑凍之甚!”音響凄切,所不忍聽。娃自閣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連步而出。見生枯瘠疥厲,殆非人狀。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懣絕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娃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于西廂。失聲長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絕而復(fù)蘇。姥大駭,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當(dāng)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斂容卻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當(dāng)昔驅(qū)高車,持金裝,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蕩盡。且互設(shè)詭計,舍而逐之,殆非人。令其失志,不得齒于人倫。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絕,殺而棄之。又困躓若此。天下之人盡知為某也。生親戚滿朝,一旦當(dāng)權(quán)者熟察其本末,禍將及矣。況欺天負(fù)人,鬼神不祐,無自貽其殃也。某為姥子,迨今有二十歲矣。計其資,不啻直千金。今姥年六十余,愿計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贖身,當(dāng)與此子別卜所詣。[42]所詣非遙,晨昏得以溫清,[43]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奪,因許之。給姥之余,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稅一隙院。乃與生沐浴,易其衣服;為湯粥,通其腸;次以酥乳潤其臟;旬余,方薦水陸之饌。頭巾履襪,皆取珍異者衣之。未數(shù)月,肌膚稍腴。卒歲,平愈如初。異時,娃謂生曰:“體已康矣,志已壯矣。淵思寂慮,默想曩昔之藝業(yè),可溫習(xí)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車出游,生騎而從。至旗亭南偏門鬻墳典之肆,[44]令生揀而市之,計費百金,盡載以歸。因令生斥棄百慮以志學(xué),俾夜作晝,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諭之綴詩賦。二歲而業(yè)大就,海內(nèi)文籍,莫不該覽。生謂娃曰:“可策名試藝矣。[45]”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戰(zhàn)。”更一年,曰:“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46]聲振禮闈。[47]雖前輩見其文,罔不斂衽敬羨,愿友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茍獲擢一科第,則自謂可以取中朝之顯職,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穢跡鄙,不侔于他士。當(dāng)?shù)a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連衡多士,爭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聲價彌甚。其年,遇大比,[48]詔征四方之雋,生應(yīng)直言極諫科,[49]策名第一,[50]授成都府參軍。[51]三事以降,[52]皆其友也。將之官,娃謂生曰:“今之復(fù)子本軀,某不相負(fù)也。愿以殘年,歸養(yǎng)老姥。君當(dāng)結(jié)媛鼎族,[53]以奉蒸嘗。[54]中外婚媾,無自黷也。[55]勉思自愛。某從此去矣。”生泣曰:“子若棄我,當(dāng)自剄以就死!”娃固辭不從,生勤請彌懇。娃
曰:“送子涉江,至于劍門,[56]當(dāng)令我回。”生許諾。月余,至劍門。未及發(fā)而除書至,[57]生父由常州詔入,拜成都尹,[58]兼劍南采訪使。[59]浹辰,[60]父到。生因投刺,[61]謁于郵亭。[62]父不敢認(rèn),見其祖父官諱,[63]方大驚,命登階,撫背慟哭移時,曰:“吾與爾父子如初。”因詰其由,具陳其本末。大奇之,詰娃安在。曰:“送某至此,當(dāng)令復(fù)還。”父曰:“不可。”翌日,命駕與生先之成都,留娃于劍門,筑別館以處之。明日,命媒氏通二姓之好,備六禮以迎之,[64]遂如秦晉之偶。娃既備禮,歲時伏臘,[65]婦道甚修,治家嚴(yán)整,極為親所眷。向后數(shù)歲,生父母偕歿,持孝甚至。有靈芝產(chǎn)于倚廬,[66]一穗三秀。[67]本道上聞。又有白燕數(shù)十,巢其層甍。[68]天子異之,寵錫加等。終制,[69]累遷清顯之任。十年間,至數(shù)郡。[70]娃封汧國夫人。有四子,皆為大官;其卑者猶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門,內(nèi)外隆盛,莫之與京。[71]
嗟乎!倡蕩之姬,節(jié)行如是,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嘆息哉!予伯祖嘗牧?xí)x州,[72]轉(zhuǎn)戶部,為水陸運使,[73]三任皆與生為代,[74]故諳詳其事。貞元中,予與隴西李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75]因遂述汧國之事。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時乙亥歲秋八月,[76]太原白行簡云。
【注釋】 [1]汧(qian千)國:指唐代時的汧陽郡,轄今陜西汧水流域和甘肅平?jīng)鍪心喜康貐^(qū),治所在今陜西汧陽縣。[2]白行簡:字知退,先世太原人,詩人白居易之弟,唐德宗貞元末進(jìn)士,曾任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 [3]天寶:唐玄宗年號。滎陽公:常州刺史為滎陽人,略其名氏,故稱為滎陽公。滎陽,唐縣名,在今河南滎陽縣。[4]知命之年:五十歲。《論語·為政》云:“五十而知天命”,后世因以知命之年為五十歲的代稱。 [5]弱冠(guan貫):古時男子到了二十歲加冠,行“冠禮”,但因尚不及成年人強壯,所以稱為“弱冠”,也便成了男子二十歲左右年齡的代稱。 [6]千里駒:駿馬,喻英才少年。[7]應(yīng)鄉(xiāng)賦秀才舉:應(yīng)經(jīng)過州縣選拔的秀才科考試。鄉(xiāng)賦,即鄉(xiāng)貢。按唐朝科舉制度,由州縣選送到京師去參加科舉考試者叫鄉(xiāng)貢。貢士曰賦。秀才,在唐代早期的科舉考試中曾有秀才科,唐高宗李治時廢止,后來也把應(yīng)考者叫做秀才。這里的“秀才舉”當(dāng)是指“進(jìn)士”或其他科目。 [8]薪儲:柴米等生活用品的儲備。 [9]霸:稱雄,此處指考中。 [10]視……如指掌:把某某事情看得十分容易。指掌:形容事情十分容易。[11]毗陵:古郡名,唐代時是常州晉陵郡,在今江蘇武進(jìn)縣。一說即為常州,今常州市。 [12]東市:唐代時長安有東西二市,是商業(yè)活動最集中的地方,東市尤為各行各業(yè)及八方奇珍異寶匯集之處。 [13]平康:平康里,唐代長安里名,是當(dāng)時妓女集中居住區(qū)。 [14]驂:這里泛指車馬。 [15]狹邪女:又作狹斜女,即妓女。狹斜本指小道,曲巷,因妓院多設(shè)在較隱蔽的曲徑深巷之中,后遂以代稱妓院,妓女也便被稱為狹邪女。 [16]遺策郎:丟了馬鞭子的青年,指滎陽生。 [17]蕭墻:屏風(fēng),照壁。 [18]垂白:頭發(fā)即將發(fā)白了。上僂:駝背。 [19]遲(zhi直)賓:接待賓客。 [20]偶坐:同坐。 [21]延平門:唐長安西城南門。平康里在東城,距西城南門甚遠(yuǎn)。 [22]致薦酹(lei累):用酒食祭祀鬼神。薦,進(jìn)獻(xiàn)。酹,把酒灑在地上。 [23]牢醴:祭祀時用的牛、羊、豬三牲曰牢。醴,甜酒。 [24]戟門:按唐代規(guī)定,三品以上官員可以立戟于門,以示威儀顯貴,因此也把顯貴人家稱為戟門。[25]大宛(yuan冤):良馬,駿馬。大宛本為漢時西域諸國之一,出產(chǎn)良馬,因又以大宛為良馬名。 [26]方寸:心神。 [27]蹇:蹇驢,跛腳的驢,驢的別稱。 [28]兇肆:專門出售出租喪事用品并代辦喪事的店家,類似現(xiàn)在的殯儀館。 [29]假之:借用、利用他。[30]醵(ju聚):大家湊錢。顧:雇。 [31]里胥:古時鄉(xiāng)里之職,類似后來的地保,保甲長一類。賊曹:掌管治安的官吏。唐代在長安、萬年兩縣設(shè)有“捕賊官”。 [32]京尹:京兆尹的簡稱,京師地區(qū)的行政長官。唐代設(shè)有京兆府,轄都長安及附近十二縣,府治在長安縣。 [33]扼腕頓顙(sang嗓):得意地握腕點頭。 [34]《白馬》之詞:《白馬歌》,送葬時的哀歌。 [35]夙勝:向來所善長的。 [36]秉翣(sha霎):秉,持。翣,用羽毛做成的形如掌扇的出殯用具,叫人拿著跟隨在棺材兩旁。[37]《薤露》之章:古時的送喪歌曲。 [38]服章:官員的服飾。[39]老豎:老仆人。 [40]曲江:曲江池,在長安城南,以水流曲折、風(fēng)景佳麗而聞名。杏園:曲江風(fēng)景區(qū)的游覽勝地,在曲江西南。[41]懸鶉:鶉鳥的尾巴是禿的,把它懸掛起來,好似破衣爛衫。[42]別卜所詣:另找住所。詣:到。 [43]凊(jing盡):寒、涼。[44]旗亭:集市中酒樓,也可解作擊鼓鉦為號的樓。鬻墳典之肆:賣書的書鋪。墳典:“三墳”“五典”,書的代稱。 [45]策名試藝:報名應(yīng)試。 [46]甲科:甲等。唐代考試制度,進(jìn)士分甲乙兩科,明經(jīng)分甲乙丙丁四科,依試題的難易而分。 [47]禮闈:禮部。唐代由禮部掌管科舉考試。 [48]大比:據(jù)《周禮》記載:周代鄉(xiāng)大夫三年進(jìn)行一次考試,選用賢能,稱為大比,后來也把科舉考試叫做大比。此處指唐代特定的“制舉”考試,這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特殊考試。 [49]直言極諫科:制舉科目之一。 [50]策名:題名,列名。 [51]成都府:也稱蜀郡,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參軍:府尹的輔佐官。 [52]三事: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此處指品級最高的官吏。 [53]鼎族:貴族。[54]蒸嘗:古代冬天和秋天的祭祀名稱。 [55]自黷:自我毀壞,自污。 [56]劍門:縣名,在今四川省劍閣縣東北。 [57]除書:任命、調(diào)動官員的文書。 [58]拜:除授。成都尹:成都府尹。[59]劍南:道名,當(dāng)時西南行政地區(qū)名稱,治所在益州,成都府即屬劍南道管轄。采訪使:即采訪處置使,掌管該地區(qū)州縣官吏的監(jiān)察。 [60]浹(jia夾)辰:從子到亥十二辰為一周,叫做浹辰,為十二天。[61]投刺:送上姓名履歷請求接見。刺:名帖。 [62]郵亭:傳送文書、迎送過路官員的驛館。 [63]祖父官諱:指履歷表上所記自己祖父的官職和姓名。稱死者或尊者之名為諱某某,表示尊敬。 [64]六禮:古時男女婚禮時的六種禮儀;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65]伏臘:夏伏、冬臘,皆祭祀名稱。此處指四時節(jié)日。 [66]倚廬:守喪時住的草廬。 [67]一穗三秀:一根穗開三朵花。 [68]層甍(meng萌):高大的屋脊。 [69]終制:古人逢父母死亡,要守喪三年,不問外事,叫做守制。守制期滿叫終制。 [70]至數(shù)郡:做到了管轄數(shù)郡的大官。 [71]京:高大的意思。 [72]牧?xí)x州:做晉州刺史。牧:州牧,即刺史。晉州:平陽郡,州治在今山西臨汾縣。 [73]戶部:唐代尚書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水陸運使:又稱水陸發(fā)運使,掌管水陸運輸?shù)墓賳T。 [74]為代:做前后任。[75]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785—805)。隴西:地名,屬今甘肅省。公佐:唐傳奇作家,姓李,今存作品有《南柯太守傳》等。 [76]乙亥歲: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
【譯文】 汧國夫人李娃,原本是長安城中的娼妓。因她品德高尚,行為卓越,有非常值得稱道的,所以監(jiān)察御史白行簡特為她立傳,記述她的事跡。
唐玄宗天寶年間,有位常州刺史,這里姑且用他這個姓所在郡名叫他為滎陽公,而隱去他的真名實姓,不寫出來。當(dāng)時,他聲望很高,家中童仆眾多。他五十歲的時候,有一個兒子,剛滿二十歲,十分英俊聰慧且富有文才,在同輩中最為突出,為大家所推重。父親很喜愛和器重他,聲稱:“這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這時,滎陽公子由所在郡縣選拔推薦到長安去應(yīng)秀才科考試,即將出發(fā)。于是,滎陽公為他準(zhǔn)備了十分豐足的衣服、車馬等用具,又預(yù)計他在京所需之生活費用,對他說:“依我看你的才能,當(dāng)一次考試就取得優(yōu)異成績。現(xiàn)在給你準(zhǔn)備了二年的生活費用,以確保你有充足的供給,幫助你實現(xiàn)你的愿望。”公子也很自負(fù),把取得好名次看得像指自己的手掌那樣容易。他從毗陵出發(fā),一個多月以后到了長安,住在長安的布政里。
有一次公子去東市游玩,歸途中,他從平康里東門進(jìn)去,準(zhǔn)備去拜訪住在里中西南方的友人。當(dāng)走到鳴珂曲時,他看見一所住宅,門庭雖不十分寬敞,但房屋卻很緊密幽深。此時,大門關(guān)著一扇,有位年輕女子倚著一個挽著雙髻的小丫環(huán)站在那里,姿態(tài)嫵媚動人,可謂絕代所無。公子突然間看到她,不知不覺地停下馬來,久久佇立,依依不忍離去。于是,他故意把鞭子掉到地上,等候跟隨的仆人過來,叫他揀起。他不斷地斜眼偷看那姑娘,姑娘也回過頭來注視著他,表現(xiàn)出無限愛慕之情。可是,公子卻不敢上前說話就走開了。
從此以后,公子覺得若有所失,便暗中訪問一位對長安情況比較熟悉的友人,向他打聽那姑娘。朋友告訴他說:“那是妓女李某的住處呀!”公子說:“那姑娘能追求得到嗎?”朋友回答說:“李某十分富有。以前和她往來的都是達(dá)官顯貴,她得到的錢物很多。你沒有上百萬的錢,恐怕不能打動她的心。”公子說:“我只怕事情不能如愿,如能成功,花它百萬錢又有什么可惜。”過些天后,他穿著整潔的衣服,帶了許多隨從,前往求見。他敲了門,不一會兒就有丫環(huán)來開門。公子問道:“這是哪位的府第啊?”丫環(huán)沒有回答,急忙跑回去,大聲喊著說:“是上次那位掉了馬鞭子的公子!”李娃聽后很高興地說:“你先接待一下他,我要梳妝后換了衣服再去。”公子聽后心中暗暗高興。于是他被領(lǐng)到大門內(nèi)的照壁前,見一位頭發(fā)花白、駝背的老太婆,這就是李娃的母親。公子上前跪拜行禮說:“聽說這兒有空閑房間,我愿意租了居住,不知是否有這回事?”老太婆說:“我恐怕這里狹窄簡陋,不能使您這位有身份的人屈尊來住,哪里還談得上出租啊!”又請公子到接待客人的會客室,只見這里布置得十分富麗。老太婆與公子相對而坐,搭話說:“我有個女兒,十分嬌小,歌舞技藝也不十分好,但很高興見到您,想介紹她和您見見面。”于是,她把李娃叫出來。李娃眼眸明亮,手腕潔白,走起路來顯得十分妖艷。公子見后慌忙起身站立,不敢抬起頭來看她。與她見過禮后,相互說些寒暄話,只見她的言談舉止都十分美妙動人,真是從來沒有見過。他們重新坐好,有人端上茶酒,所用的器皿都異常潔凈。這樣坐了很久,天晚了,四處傳來暮鼓的聲音。老太婆問公子住的地方遠(yuǎn)不遠(yuǎn),公子騙她說:“在延平門外還有幾里地。”他希望說得遠(yuǎn)點兒而被留下來。老太婆說:“暮鼓聲已經(jīng)響過,你應(yīng)當(dāng)趕快回去,不要違犯了禁令的規(guī)定。”公子說:“我有幸受到你們的接待,說笑中不知不覺地到了晚上。現(xiàn)在回住處的路比較遠(yuǎn),城里又沒有親戚,我該怎么辦呢?”李娃說:“公子不嫌棄這里偏僻簡陋,準(zhǔn)備租下來居住,現(xiàn)在住一宿又有什么妨礙呢!”公子幾次看老太婆,老太婆才說:“好吧,好吧。”公子于是叫來他的仆從,送上兩匹細(xì)絹,請以此來做準(zhǔn)備一頓晚飯的費用。李娃笑著攔住他說:“按照賓主應(yīng)盡的禮節(jié)來說,你這樣做就不對了。今天晚上的費用,請以我們這個貧下家庭之所有,給您些粗茶淡飯隨意用點兒。您的好意等以后再說罷。”公子再三堅持,李娃堅決辭謝,總不答應(yīng)。過了一會兒,他們移到西邊的廳堂坐下,只見這里的帷幕坐榻等都光彩奪目,梳妝用品和被褥等也都十分華麗。于是點起燈燭,擺上飯菜,飯菜味道十分香美濃郁。吃罷了飯,老太婆起身離開這里,公子和李娃談興正濃,互相打趣說笑,毫無拘束顧忌。公子說:“上次偶然經(jīng)過你家門前,看到你正站在大門間。此后,我心中常常思念你,就是睡覺和吃飯的時候,也未曾一刻忘懷。”李娃告訴他說:“我的心也和你一樣。”公子又說:“我今天來,不只是來租房子,而是來實現(xiàn)平生的心愿,只是不知道我的命運如何?”話還沒有說完,老太婆便走了進(jìn)來,問他們在說些什么,他們統(tǒng)統(tǒng)告訴了她。老太婆笑著說:“男女之間的互相愛戀渴求之心是天生的,如果彼此都有了愛情,即使是父母的決定,也不能制止。不過,我這個女兒確實是淺陋,有什么資格來侍奉公子您呢?”公子于是走下坐榻,拜謝老太婆說:“如能實現(xiàn)愿望,我甘愿做奴仆來報答。”老太婆于是把他看作自己的女婿。他們又一起喝酒,喝到興盡方才散席。到了第二天一早,公子把自己的所有財物都搬來,就把家安在了李娃的住所。從此以后,公子在李娃家深居簡出,也不再和親朋故舊相聯(lián)系。他每天和妓女、藝伎等往來游宴,吃喝玩樂。等到所帶的財物都用光了,他就變賣車馬,后來連家童也賣了。過了一年多,公子的錢財、仆從、車馬都變賣得一無所有了。于是,老太婆待公子的情意近來日漸冷淡,但是李娃對公子的感情卻越來越深篤。
有一天,李娃對公子說:“和你同居一年了,還沒有能懷孕生個孩子。經(jīng)常聽人說有一種竹林神,有求必應(yīng),能像聲音有回響一樣馬上得到報應(yīng),我想準(zhǔn)備些祭品去求求,你看可不可以?”公子不知道她的計謀,還很高興。他于是到當(dāng)鋪去典押了自己的衣服,準(zhǔn)備了牛、羊、豬三牲和甜酒等祭品,和李娃一同去廟祠進(jìn)香拜佛,禱告祝愿,并在那里住了兩宿才往回返。公子騎著驢跟在李娃后面,走到平康里北門時,李娃對公子說:“從這里向東轉(zhuǎn)的小巷中,有我姨家,我們?nèi)バ菹⑿菹⒉⒖赐幌拢憧葱袉?”公子同意了她的話。他們向前走了不過一百步,果然看見一座車形院門,再向里面看去,見十分寬敞明亮。丫環(huán)從車的后面叫住公子說:“到了。”公子下了驢,正有一個人出門詢問說:“是誰呀?”回答說:“是李娃。”出迎的人就進(jìn)去稟報。過了一會兒,有一婦人出來,年紀(jì)大約四十多歲,上前迎接公子,問道:“我外甥來了嗎?”李娃下了車,婦人迎上來問她說:“為什么長時間不往來?”兩人相視而笑。李娃介紹公子拜見了姨媽。見面畢,他們一起進(jìn)入西邊門里的一所偏院。院子中有假山、涼亭,竹林樹木郁郁蔥蔥,水榭池臺亦十分幽靜。公子對李娃說:“這是姨媽的私人宅第嗎?”李娃笑著不作答復(fù),對他說些其他的話。一會兒后端上了茶點和水果,都十分珍奇。一頓飯功夫后,有一個人騎一匹良馬,汗流浹背地急速而來,說:“老太太突發(fā)急病,差不多不認(rèn)識人了,趕快回吧!”李娃對姨媽說:“我已亂了方寸。我先騎馬回去,再讓人把馬送回來,那時您和公子一起來。”公子想隨李娃一起走,李娃的姨媽和侍兒相對私語后,便用手招呼公子,叫他在外停住,說:“老太太快死了,你應(yīng)該和我一起討論辦理喪事,以解救李娃的危急,怎么能馬上隨她回去呢?”公子只好留下來,一同計劃辦喪事齋戒祭祀活動所需費用。天晚了,還不見接他們的馬到來。姨媽說:“不見有人來回話,是怎么回事呢?你快回去看看,我隨后就來。”于是公子就走了,但到了原來李家的住宅時,發(fā)現(xiàn)門窗鎖得嚴(yán)嚴(yán)密密,還用泥封了起來。公子十分驚詫,向鄰居打聽情況。鄰居告訴說:“李家本來就是租了這所房子而住的,租期已經(jīng)到了,房主收回了房子,老太太搬到別處去已經(jīng)兩天了。”又問搬到哪里去了,回答說:“不知道搬什么地方去了。”公子想盡快趕到宣陽里去,以便向姨媽問清情況,但天已晚了,計算一下路程,恐怕不能按時趕到。于是,他只好脫去衣服換點東西吃,然后再租個床位睡下。公子為此事深感憤慨,從晚上到天明,眼睛未曾合上。等到天亮,他立即騎驢上路。到了以后,他不斷地敲門,一頓飯的功夫也無人答應(yīng)。公子大聲呼叫好幾聲,才有一個做官人模樣的慢慢走出來。公子趕緊上去問他:“某某姨媽在里面嗎?”回答說:“沒有這個人。”公子說:“昨天傍晚時她還在這里,干么把她藏起來?”又問這是誰家的府第,回答說:“這是崔尚書的宅第。昨天有一個人租了這個院子,說要接待一位遠(yuǎn)來的表親,天色沒有黑就走了。”公子聽后惶恐迷惑,很是氣憤,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回去找原來在布政里住的旅店。那店主看他可憐,便送他飯吃。公子怨恨郁結(jié)難消,三天不吃不喝,得了重病,十多天后越發(fā)厲害起來。店主怕他一病不起,就把他移送到了辦喪事的兇肆里去。他又昏昏沉沉地病了很長日子,這里的人都可憐他,輪流喂他吃的。后來他漸漸好了些兒,拄著拐杖可以站起來了。此后,兇肆的人每天用他,叫他舉靈帳,用掙到的工錢維持自己的生活。過了幾個月,他竟?jié)u漸地恢復(fù)了健康。然而,每當(dāng)他聽到喪事上唱挽歌時,他便自我感嘆還不如死了,總是嗚咽痛哭,淚流滿面,不能自己。辦完事回來后,他也學(xué)著唱。公子本來就是個極聰明的人,不用多長時間,他唱挽歌就極為神妙,即使在整個長安城中,也沒有能和他比的。
當(dāng)初,這里的兩家可租用辦喪事的器物的兇肆,就在互相競爭,較量勝負(fù)。東肆的車馬等物都十分奇麗,沒有能比得過的,只是挽歌唱得拙劣些。東肆的頭頭知道了公子挽歌唱得超絕,就聚集了二萬索錢來雇他。他們同伙中的老師傅,又各自將其最擅長的本領(lǐng),秘密地教公子新的聲腔,并且在唱的時候相和。這樣過了幾十天,還沒有外人知道。這時,兩家兇肆的頭頭互相商議:“我們各自把喪葬器物拿到天門街陳列展覽,以便比較誰優(yōu)誰劣,輸了的罰拿出五萬錢,用來擺酒席請客,怎么樣?”兩家都同意了。于是,他們請人寫下協(xié)約,雙方簽名保證遵守協(xié)議。然后,他們展出了各自的器物。那一天,京城里男女老少大聚會,聚集起了好幾萬人。這種情況下,地方上的小官吏里胥向管治安的部門作了報告,治安官又告知了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京兆尹。這樣一來,四面八方各行各業(yè)的人都趕到這里來,整個長安城大街小巷都走空了。兩家從早上開始展出,一直到中午時分,擺列出了喪車、儀仗等用具,西肆都勝不過東肆。西肆的領(lǐng)頭者臉上過意不去,面帶慚色。于是,他在街的南角搭起一個高臺,就見有一位留著長胡子的人,舉著一個大鈴鐸走上來,還有幾個人護衛(wèi)著。那人捋須揚眉,抱腕叩頭,情緒振奮地登上高臺,唱了一曲《白馬歌》,憑仗自己向來所長的技藝,左顧右盼,旁若無人。觀眾都齊聲喝彩贊揚他,他更以為自己獨一無二,沒有人能勝過他。過了一會兒后,東肆的首領(lǐng)在街北邊擺下了高臺,有一位裹黑頭巾的青年,左右五六人簇?fù)碇种鰵浻玫拇笳粕瘸鰜恚褪菧铌柟印9诱路e動緩慢自如,清清喉嚨開始發(fā)聲,無限的憂傷仿佛使他承受不了。他唱的是《薤露》,聲音清徹激昂,振蕩山野林木,歌曲還沒有唱完,聽的人就掩面流淚,泣不成聲了。結(jié)果,西肆的首領(lǐng)為大家所譏笑,愈發(fā)感到非常難堪羞愧,便偷偷地把所輸?shù)腻X放在前面,自己溜走了。周圍的人驚奇地瞪著眼睛看,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此之前,天子剛下過詔書,讓各地的行政長官,每年到京城來一次,叫做“入計”。這時,正好趕上公子的父親也在京城,便和同僚們脫去官服,換上便服,暗地里前去觀看。他有個老仆人,就是公子奶媽的丈夫,看了公子的舉止言談后,就想上前相認(rèn),但終于沒敢冒失行事,只是傷心地流淚。公子的父親驚異地問他為什么,他便回答說:“那唱挽歌人的相貌,特別像您已去世的公子。”公子的父親說:“我兒子因為多帶了錢財為盜賊謀害,怎么會到這里來呢?”說完,也流下淚來。等他們回到住所,老仆人偷空駕車趕往兇肆,向公子的同行們打聽:“剛才唱歌的那人是誰啊?怎么唱得如此動人呀?”大家都告他說:“他是某某的兒子。”再詢問他的姓名,發(fā)現(xiàn)名字已經(jīng)改了。老仆人聽后非常吃驚,慢慢地走過去,在近處觀察公子。公子發(fā)現(xiàn)老仆人后,神色大變,躲躲閃閃地準(zhǔn)備藏到人群里去。老仆人于是拉住他的衣袖說:“你難道不是某某人嗎?”說完,兩人拉著手哭起來。于是,老仆人把公子用車子帶回了住所。到了住所后,公子的父親斥責(zé)他說:“你的品行如此墮落,污辱了我的家門。你還有什么臉面,再來見我?”于是把公子帶出來,步行到曲江西邊的杏園之東,脫去公子的衣服,用馬鞭打了他幾百鞭,直到公子忍受不住這種鞭打而昏死過去。他父親把他丟在那里就走了。當(dāng)老仆人帶走公子時,兇肆的師傅讓與公子要好的人在暗中相隨,他們回來后告訴了同伙,大家都為此感到難過,派兩個人拿著葦席去埋葬公子。二人到了后,發(fā)現(xiàn)公子心口處還有點兒微熱,把他抬起來,過了很長時間,才稍稍出過氣來。于是,他們把他抬了回去,用葦子管一勺一勺地喂他水。他經(jīng)過一宿才蘇醒過來。又過了一個多月,公子的手腳仍不能自己活動。他身上被鞭打過的地方都潰爛化了膿,污濁不堪。和他在一起的人厭煩他,在一天夜里時把他丟到了路旁。行路的人見到都十分可憐他,經(jīng)常有人給他扔些剩飯使他得以充饑。又過了一百天,他才能拄著拐杖站起來。他穿件棉布大衣,衣服上補丁摞補丁,破破爛爛,像吊起來的鶉鳥尾巴;手持一個破飯盆,穿行于街巷之中,乞討過日。從秋天到冬天,夜里鉆進(jìn)放垃圾糞便的洞窟或破房子中,白天則在街市上同游度日。
一天早上,正好下大雪,公子由于饑寒交迫,不得不冒雪外出行乞,乞討呼喊的聲音聽起來非常凄慘,聽到的人無不為之感到難過和憐憫。當(dāng)時雪下得正大,大多數(shù)人家的大門都不開。他走到安邑里東門,沿著圍墻向北轉(zhuǎn),走了七八家,發(fā)現(xiàn)有一家的門只開著左扇門,這正是李娃的住宅。公子并不知道這是李娃的住處,就連連大聲呼喊:“凍死了,餓死了……!”聲音很是凄慘悲切,讓人不忍心聽。李娃在閨房里聽到呼喊后,對侍女說:“這一定是滎陽公子,我聽出他的聲音來了。”說著急忙快步走出去。只見公子十分枯瘦,滿身疥瘡,差不多看不出人的模樣了。李娃心緒非常激動,對他說:“你不是滎陽公子嗎?”公子見是李娃,悲憤郁結(jié),頓時氣昏在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只能點頭而已。李娃走上前抱起公子的脖子,用繡花襖包住公子,把他扶入西廂房,然后才失聲大哭著說:“讓您一下子落到這種地步,這是我的罪過啊!”她哭得昏了過去又蘇醒過來,母親知道后大吃一驚,匆匆趕來問:“是什么人?”李娃說:“是滎陽公子!”母親著急地說:“應(yīng)當(dāng)趕他走,怎么能叫他到這兒來呢?”李娃聽后馬上神色嚴(yán)肅地轉(zhuǎn)過臉來說:“話不能這樣講。他本是清白的良家子弟,當(dāng)初駕著高大的車馬,帶著錢財,來到我們家,沒過多久就花光了。而我們又設(shè)下詭計,把他丟棄、趕走。這簡直不是人所能干的。這樣讓他喪失了志氣,墮落到不齒于人類的地步。父子之情是天生的,可卻因此使他父親斷絕這種情義,把他打得半死后丟掉。現(xiàn)在,他困苦貧窘到這個樣子,天下的人也都知道這是我們干的。公子的親戚朋友遍布朝廷上下,一旦那些掌權(quán)的人詳細(xì)地了解了事情的始終經(jīng)過,那我們將大禍臨頭了。況且欺瞞上天,負(fù)情于人,是得不到鬼神保佑的,還是不要自己招災(zāi)惹禍吧!我作為您的女兒,到如今也有二十年了,估計一下我為您掙來的錢何止千金。現(xiàn)在母親已有六十多歲了,我想用您二十年給我的衣食用品的花費來贖身,然后將和這位公子另找住所過日子。住所離您這兒不會太遠(yuǎn),早晚還可以向您問候平安冷暖。這樣,我的愿望就滿足了。”老太婆想李娃已經(jīng)下了決心,不可能改變,于是就答應(yīng)了她。李娃付過了給老太婆的贖金后,自己還有百金。她在隔四五家遠(yuǎn)的北邊租了一所空宅院。于是,她給公子洗了澡,換了衣服,給他喂些稀粥,潤通他的腸胃,再用酥乳滋潤他的五臟,這樣過了十多天,才給他山珍海味吃。公子穿的衣服,從頭巾到鞋襪,都用最珍奇少有的給他。不到幾個月時間,公子的體膚漸漸地壯實豐滿起來,過了一年時間就已經(jīng)恢復(fù)得和從前一樣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李娃對公子說:“你的身體已經(jīng)強壯起來了,志氣也壯大了。你冷靜地思考一下,想想從前的學(xué)業(yè),還能記起來么?”公子想了想說:“大約能記得十分之二三吧。”李娃馬上叫備車出門,公子則騎馬跟在后面。他們走到市里旗亭南偏門處的一家賣經(jīng)籍的書鋪,李娃讓公子選購圖書,總計花了百金,全部裝運到家里,她讓公子拋棄一切雜念而專心致志地讀書,夜以繼日,孜孜不倦。李娃常常一起陪坐著,直到半夜才睡。看到公子疲乏困倦時,就叫他吟詩做賦。這樣過了兩年,公子的學(xué)業(yè)大有長進(jìn),天下所有的文章典籍,他沒有沒讀過的了。于是,公子對李娃說:“我可以報名應(yīng)考了。”李娃說:“不行。還應(yīng)該讓你的學(xué)業(yè)更加精通、嫻熟一些,以應(yīng)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又過了一年,李娃說:“你可以去應(yīng)考了。”于是公子去參加科舉考試,一考就取得了最優(yōu)等的名次,名聲大振,轟動了主持考試的禮部。即使是一些科舉出身的老前輩見了他的文章,也無不肅然起敬,愿意和公子交友而唯恐不能。李娃又對他說:“你現(xiàn)在還未完全成功。當(dāng)今的秀才舉子,如果一旦獲得科考的名第,就自以為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朝廷中的顯要官職,名揚天下。可是你過去的行為不法,歷史不清白,不能和他們相比。你應(yīng)當(dāng)進(jìn)一步精研學(xué)業(yè),以爭取再考得好成績,那樣才可以廣泛結(jié)交有才能的名士,和眾多英雄俊杰一爭高下。”公子因此更加刻苦勤奮地學(xué)習(xí),名氣也越來越高。這一年,正好趕上皇帝舉行三年一度的制舉考試,下詔征選各地的賢能人才。公子報考直言極諫科,考試成績列第一名,被授予成都府參軍的官職,從太尉、司徒、司空以下的朝廷官員,都成了他的朋友。在公子將要赴任的時候,李娃對他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使你恢復(fù)了應(yīng)有的身份地位,不再有負(fù)于您了。我愿意用我的余生,從現(xiàn)在起回去奉養(yǎng)我年老的母親,而您則應(yīng)和名門望族之友結(jié)成良姻,讓她來作主婦主持家政。要與高貴的門族通婚,不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請您珍重自勉,我從此離您去了。”公子哭著說:“你如果要拋棄我,我就自刎以求一死。”李娃堅決推辭,不答應(yīng)公子的要求,而公子卻再三請求,并更加誠懇。最后李娃不得已說:“送您過長江,到了劍門后,您就讓我回來。”公子只好答應(yīng),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路程,他們到了劍門。沒等公子再啟程,新的任命詔書到了,公子的父親被從常州召回,任命為成都尹,兼任劍南采訪使。過了十二天,公子的父親到了劍門。公子于是給父親送上姓名履歷的名帖,到郵亭去拜見他。父親不敢認(rèn)他,看到名帖上他祖、父的官職姓名后,才大吃一驚,叫公子上前進(jìn)見,撫摸著公子的背痛哭了好長時間,然后說:“我和你還是父子,和以前一樣。”于是又詢問他事情的經(jīng)過,公子向他詳細(xì)敘說了自己的遭遇。滎陽公聽了之后,對此深感驚奇,馬上打聽李娃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公子說:“她送我到這里,應(yīng)該讓她再回去。”父親說:“不能這樣做。”第二天,滎陽公駕車和公子先去成都,把李娃留在劍門,另給她建造一所住宅安置她。他們到達(dá)成都的第二天,便請媒人傳報庚帖去作媒,按照應(yīng)有的各項禮儀,正式迎娶李娃,二人終于結(jié)成佳偶。李娃與滎陽公子成婚后,逢年過節(jié)主持祭祀,遵守婦道,治家嚴(yán)整,受到父母的喜愛和敬重。這以后又過了幾年,滎陽公子的父母去世了,李娃治喪守孝十分周到這樣,在她守孝住的草廬邊竟長出了靈芝草,一根穗開了三朵花,她所在的地方政府把這一事報告給了朝廷。還有幾十只白色的燕子,在她家的屋梁上筑巢。皇帝得知這些事后,十分稀奇,給滎陽公子以額外的賞賜。公子守喪期滿后,多次遷升高貴的官職,十年時間里,做到了管理好幾個郡的大官。李娃也被朝廷封為汧國夫人。他們生有四個兒子,都做了大官,官職最小的還是太原尹。弟兄們都和名門貴族聯(lián)姻,里里外外都十分顯耀,沒有人能和他們比高低。
唉!李娃本是一個妓女,卻能有如此高尚的品行節(jié)操,雖然是古代的烈女,也沒有超過她的,這怎能不叫人為她感嘆呢!我的伯祖父曾經(jīng)做晉州刺史,后來調(diào)到戶部,又任水陸運使,三次調(diào)任都與滎陽公子為前后任,因此很熟悉他們的事。德宗貞元年間,我和隴西人李公佐談到婦女們的節(jié)操品格,所以就講述了汧國夫人的事。李公佐專注地聽了我的敘述,叫我為之立傳。于是,我執(zhí)筆蘸墨,詳細(xì)地記錄下了這件事。這是乙亥年秋天八月,由太原人白行簡撰。
【總案】 據(jù)《舊唐書·白居易傳》附《白行簡傳》,白行簡“文筆有兄風(fēng),辭賦尤稱精密,文士皆師法之”。他的《李娃傳》傳奇雖取材于民間說話《一枝花》,但經(jīng)過精心的藝術(shù)加工,整個故事結(jié)構(gòu)完整,情節(jié)生動,人物形象豐滿,細(xì)節(jié)描寫也極為傳神,堪稱是唐傳奇中的佳品。這篇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圍繞李娃與滎陽公子的悲歡境遇展開。李娃本是地位低賤的長安妓女,后來卻作了汧國夫人,而鄭生則從世家公子淪為乞丐,最終又應(yīng)試中舉得官,榮寵有加。在二人的曲折遭際中,又從不同側(cè)面寫了李母和滎陽公等眾多人物。他們與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同樣大起大落。這樣,作品以人物命運、性格的轉(zhuǎn)換為中心結(jié)構(gòu)組織情節(jié),而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描寫刻畫人物,收到了突出的藝術(shù)效果。作品通過二人的遭際描寫,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的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和門閥制度的罪惡。但作品結(jié)尾處的大團圓結(jié)局,則反映出作者思想上極為濃烈的封建意識,在藝術(shù)上也無多少可取。
喬力,蘇雨恒
上一篇:玉堂閑話《殺妻者》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李師師外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