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改制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近代康有為著。康有為(1858~1927),近代著名學(xué)者和政治家。廣東南海人,人稱南海先生。光緒進士,光緒二十一年(1895)聯(lián)合赴京會試舉人舉行“公車上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主持“百日維新”,進行戊戌變法。博通經(jīng)史、諸子及佛教典籍,22歲以后又接觸西方自然科學(xué)和社會政治學(xué)說。著作尚有《新學(xué)偽經(jīng)考》、《論語注》、《孟子微》、《諸天講》、《戊戌奏稿》、《大同書》及詩文集等多種。
該書共21卷。認(rèn)為儒家經(jīng)典《詩》、《書》、《禮》、《易》、《春秋》等《六經(jīng)》都是由孔子為了要托古改制而作的,其中所述堯、舜、周文王等帝王民主太平、實行仁政的事跡,都出自孔子的理想寄托,與老子假托黃帝、墨子假托夏禹一樣,都非史實。又以《公羊春秋》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三世變易說闡述孔子大同、小康思想的微言大義,目的是要假借孔子之名宣傳變法,實行君主立憲。集前人疑古之大成,辨明了一些偽經(jīng)偽史,但也包含有不少武斷之說。該書自序中稱:“夫兩漢君臣儒生尊從《春秋》撥亂之制而雜以霸術(shù),猶未盡行也。圣制萌芽,新歆遽出,偽《左》盛行,古文纂亂。于是削移孔子之經(jīng)而為周公,降孔子之圣王而為先師,公羊之學(xué)廢,改制之義湮,三世之說微,太平之治,大同之樂,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我華我夏,雜以魏晉隋唐佛老詞章之學(xué),亂以氐羌突厥契丹蒙古之風(fēng),非惟不識太平,并求漢人撥亂之義亦乖刺而不可得,而中國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又說:“卒不聞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樂。”“門戶既得,乃掃荊榛而開途徑,撥云霧而覽日月,別有天地,非復(fù)人間矣”。“然使天地大同太平之治可見,其亦不負(fù)二三子鉛槧之勞也夫!”書成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光緒二十四年(1898)由上海大同譯書局刊行。戊戌政變后,被清廷禁毀,至1920年重刊。有1922年《萬木草堂叢書》刻本,1958年中華書局校點本,1988年再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康有為全集》本等。
上一篇:《子不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字通》作品簡析與讀后感